青春留下的记忆

青春留下的记忆

庸情小说2025-03-30 23:53:45
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走过十一年的岁月,一切都在百废待兴。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也刚刚走出大学的校门。走出校门,各自回家门看看,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我,我的家乡在东北大平原的农村,那里,父一辈、子一辈的面朝黑土背
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走过十一年的岁月,一切都在百废待兴。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也刚刚走出大学的校门。
走出校门,各自回家门看看,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我,我的家乡在东北大平原的农村,那里,父一辈、子一辈的面朝黑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最担心的是天干地涝的自然灾害。这年,天,真的漏了,无情的洪水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父母来信说:别担心家里,饿不死。我常常在梦里梦见父母如雕似刻的脸,梦见他们因饱含沧桑而过早浑浊的双眼,我真的愧疚,父母是以怎样的勤劳和节俭来供我上大学,供三个弟妹念书的。
省城离家一百多公里的路程,火车只能到达邻近的城市,我还要步行三十公里,才能到家。天湿漉漉的,我吃力的前行。早晨,在学校吃的最后一次饭,无非是十几粒米的稀粥就着二两一个的馒头和红咸菜。我的肚子现在咕噜咕噜的呐喊,忍忍,再转过两个村子就是家了。
泥泞的土路车辙蜿蜒,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少,越来越是枝秃叶少,甚至树皮斑驳,伤痕累累。
我已经走了近三个小时,想着家的方向,奋力的在泥泞中歪歪斜斜的前进。眼前感觉漆黑,感觉天地在不停的旋转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的耳边有个苍老的声音在呼唤:“姑娘,醒醒,姑娘,醒醒……”我极力的睁开眼睛,一只干巴的手,轻轻的拂去我眼角的泪花,接着,把粗瓷的碗送到我的嘴边,水,慢慢的流进我的口内。这是讨饭的老妇人,凌乱的白发挽着发髻,皱纹纵横的脸却是慈祥,没有牙的瘪着的嘴又鼓动起来:
“姑娘,你终于醒了,是饿的吧?”
说着,打开蜷曲的在她身边的打着补丁的青布碎花的小包裹,掏出了一个饼子,饼子是玉米面和野菜搅和一起做的,我顾不上矜持,狼一样的咬下一个月牙形,又接过老妇人的粗瓷碗,喝光了不干不净的水。
老人慈祥的苦笑着,继续赶她的路,我连连的说“谢谢阿姨!”
我没有再吃下去,小心的揣进衣兜里,回家给爸爸妈妈吃,再分给三个弟妹吃点,因为我知道这一路上树皮都扒光了,我的家里又能有什么吃的呢?
这个雨季来的太早太长,湿漉了太多人的心房。
我踩着泥泞的路跌跌撞撞往家的方向赶,两旁稀疏的树木,皮,已经被扒得干净,光秃秃的插在那里,满目疮痍。那棵树下有个黑点在蠕动。我渐行渐近,清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剥树上仅有的一点绿皮,脚边一个极大的破筐与这个孩子极不相称,我走过去,看看破筐里装着几颗没有长大的野菜,看着他脏兮兮的小脸,头上留着蓬乱的木梳背式头发,黝黑的赤裸着的皮肤包裹着分明的肋骨,一条补了又补的短裤装着他树枝一样的双腿。我明白,他的妈妈一定是等着他挖回的野菜下锅。他看我走来,停下手中的工作,也许是因为我满身泥浆,也许因为我是陌生人,他怔怔的看我好半天。
“姐姐你是从城里来的吗?”
“是啊”
“你是怎么知道我是从城里来的?”
“我们这的人,衣服没有不补补丁的,而你的衣服没有补丁。”
原来我穿的学生装被这个聪明的男孩印证了。
“家里吃树皮了?”我问。
“是的,三四天没有粥喝了。”他低下了头回答着我:“我们一家等我的野菜和树皮熬水吃呢。”
“城里的人是不是能吃上饼子啊?”他又抬起头羡慕的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的手不由自主的伸进衣兜,掏出了那块缺失月牙形的玉米面野菜饼子,男孩眼巴巴的看着我的手里,喉咙颤了颤。
我家里的弟弟妹妹……那个老妇人……我还是把饼子递给了男孩。他的速度极快的接了过去,向我深鞠一躬。
连连的“谢谢姐姐!”然后,挎起大筐飞快的跑了。
我的影子又开始前移,肚子叽了咕嘟的抗议不停。再坚持一会,过了这个村子,再走三五里的路就是家了。不争气的腿确实很沉重,象灌了铅似的,天地又旋转起来,我还是没有坚持住。
醒来时,我依偎在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怀里。她同样的用粗瓷碗喂我不干不净的水,看见我醒过来,十分清秀的脸露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她解下头上裹着的蓝底白花的头巾,给我擦去额头渗出的虚汗。
“妹妹,你一定是饿晕了,来,这是我娘出去讨饭讨来的一块饼子,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给的,那个男孩就吃一口给了我的娘,娘说我要奶孩子,非要我带在路上吃,我吃过了,你快吃吧,我还要赶路回婆家。” 
我看着缺失月牙形的玉米面野菜饼子,这不是我咬的那块吗?
“我不能要,大姐,你要奶孩子的,没有奶水怎么能行?”
“饿不着我的,你快吃吧。”
她硬塞进我的手里,说什么也拧不过她,这块饼子都要在我们的推让中散碎了,她用命令的口气让我吃掉,我浅浅的啃一下,她笑着说:
“这就对了,你快吃吧,我得赶紧回家。”
我看着这块饼子,望着远去的大姐,眼前又浮现出那个慈祥的老妇人,那个能干的男孩。
这个故事是一位自学日语的女孩用日文写的,我为那个饥荒年代的那群善良的人们而感动。一块缺失月牙形的玉米面野菜饼子而蔓延的质朴民风,就像一把锋利的刻刀,深深的镌刻在我的青春岁月,这种质朴与善良也一直在我的学生中蔓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