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六)
(六)潜艇训练潜艇的军事技术训练,是提高潜艇作战能力,提高潜艇安全系数的重要保证,还因为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特殊性,专业技术的学习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文革前,潜艇军官来自海军工程学院和潜艇指挥学院
(六)潜艇训练潜艇的军事技术训练,是提高潜艇作战能力,提高潜艇安全系数的重要保证,还因为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特殊性,专业技术的学习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文革前,潜艇军官来自海军工程学院和潜艇指挥学院,士兵在潜艇士兵学校系统地学习两年后分配到艇上。我们是文革期间第一批没经过士兵学校而直接上艇的。我们上艇后的专业学习,主要是以老带新,向老兵学,其次是支队办学习班集中一段时间学,再就是到有关厂家学。
1968年7月,我们新上艇的战士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了轻潜水训练,戴上潜水器,潜到水下活动。这是潜艇兵的必修课。1971年又训练了一次。练轻潜水的作用,一是水下逃生之用,二是到艇外执行任务。
1969年5月,我参加了支队组织的雷达专业学习班,主要是学电工基础和雷达电路图。那时讲的是“突出政治”,“反对单纯军事观点”,这次学习时间很短。1971年4月,潜支教导队开办了一期电子学习班,雷达、声纳、无线电等专业兵参加,时间是两个月,这在文革时期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参加这期学习的人数较多,我也得到了这期的学习机会。到厂家学习的机会更少,但我们艇遇到了一次。那是潜艇到旅顺4810厂检修。这个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时期,李鸿章为北洋水师在这里修建了中国第一船坞。该厂有1。6万吨级和800吨级船坞各一座。潜艇进入船坞由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负责检修,我们负责验收。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潜艇设备实际操作练习,主要是在码头进行,当时有这么两句话“毛主席著作天天学,军事技术天天练”。在1968年和1969年,天天学是做到了,天天练相差甚远(在每年的夏天,在海里游泳的天天练还是做到了)。其实天天练只不过是每星期上艇练习几小时,也叫例行“设备运转”,就是每星期对设备进行一次保养。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能做到这样算是好的了。有的部队就做的很差。例如:“九一三”事件后,海军作训部在对某舰艇部队进行工作检查时,发现某护卫舰由于长时期不训练,不保养设备,小鸟在舰桥上做了窝,炮管里面有许多蜘蛛网,设备锈迹斑斑。再例如:某炮艇部队在海上进行实弹演习,有10艘高射炮艇参加打飞机拖靶,一共打出100多发炮弹,无一中靶,创造了炮艇打靶史上的“奇迹”。幸亏飞行员命大,飞机还没有被流弹击中。为此,海军司令部对这两件事作了严厉的通报批评。
我第一次随艇出海训练,是在1968年5月,那天风和日丽,我们身穿工作服,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潜艇码头,然后一个跟一个的上艇。进艇的门是一个圆形的洞,直径0。8米左右,首舱尾舱中间舱各一个。平时进舱只从首舱的门进。潜艇内部各舱之间,有一个圆门相通,要过去就得做到:先过一条腿,再过头和身,后腿伸直往前跟。
各战位人员到齐后,先向舱室长报告,各舱室长再向艇值日官报告,最后值日官向艇长报告。艇离开码头前,各战位检查设备,做好出航准备,准备完毕,再依次向上报告。这时艇外艇内所有门全部关闭,人员不许随便走动。如果有事要到别的舱去,必须先通告该舱的舱室长,经同意才能过去。过去时也不能随便开门,必须先敲打两下发出开门信号,然后再开门过去,过去后还必须立即把门关好。这些繁琐的程序,都是为了潜艇的自身安全而必须做的。
离开码头后,潜艇在港内缓慢行驶,出港进入大海航道后便全速航行,雷达声纳开机工作。我们雷达室在第三舱,也叫“中央指挥舱”,此时一派繁忙景象:艇首长在这里“发号施令”,舰务长在这里“主沉浮”(操纵艇的上浮下潜)水手长在这里“掌方向”(操作方向舵和升降舵),航海长在这里“指航程”……
潜艇每次出海,首先要向海军作训值班室报告并备案,出海后潜艇要随时用无线电密码与海军和支队作训值班室联系,这都是安全方面的需要。
潜艇到达指定的海区后,便开始操练。首先是潜望深度(水下8米)航行,艇长发出“下潜”口令后,舰务长迅速打开注水阀,我只觉得身体直往下落。艇在水下8米稳住后,完全没有了在水面时摇晃的感觉。在这个深度航行,潜望镜可观察水面的情形。雷达天线可伸出水面工作,无线可向外发报,鱼雷可向目标发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科目。接下来是水下60米至100米的航行,此时潜艇用辅助电动机缓慢航行,雷达已关机,声纳正在紧张的工作。雷达室与声纳室是邻居,我能听到从声纳室发出的各种声音,最好听的是“鸟”叫声,声纳兵告诉我说这是鱼的叫声。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艇长命令:“坐沉海底”。不一会儿,潜艇就稳稳地停在了海床上。因为那次风浪较小,并且主要是水下训练,所以没有晕船现象,大家都吃得很高兴。
在完成水下训练科目后,艇长命令“上浮”,舰务长打开高压气阀,水柜向外排水,同时水手长操纵艇“昂首”上行。当艇行至潜望深度时,艇长伸出潜望镜向海面观察,确定海面没有“敌情”和障碍物后浮出水面。
1969年国庆期间,我们艇执行海上战备执勤,到海上的锚地抛锚。同去的有三艘艇。我随艇出海,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后到达锚地。第一天是我们艇值班,雷达和声纳日夜警戒。我们在海上颠簸了四天三夜,潜艇日夜不停地在海浪中晃荡,我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走不稳路,饱受煎熬,比平常出海训练要艰辛好多倍。潜艇回港后,人上了岸还走不稳路,总觉得还在晃荡,过了两天后才慢慢恢复正常。
在出海训练中,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次是潜艇发射鱼雷的演习。潜艇到达训练海区后,首先进行了几次上浮下潜,又在水下航行了一段时间后,声纳终于搜索到“敌舰”的踪迹,于是艇长命令跟踪追击,接近“敌舰”。又航行了一段距离,艇长命令上浮到潜望深度,由雷达测出目标的准确方位和距离。在潜航到离目标1海里以内时,鱼雷做好发射准备,雷达停止工作,由艇长用潜望镜测距,瞄准。目标越来越近……艇长下达口令“对准美帝苏修:狠狠的打”“预备……”“放”于是一条鱼雷从发射管飞跃而出,像一条水龙划破波浪,直奔“敌舰”。
这次演习很成功。在总结会上,艇长政委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了表扬。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