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思绪

重阳思绪

倳戟散文2025-04-22 00:24:48
今天天气真好,像是为了印证最美夕阳红似。看了,心里高兴极了。父母又过一个重阳节。有双亲陪伴的日子真的很开心。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越来越喜欢这个话题了。前几天,听彭学明的《文学中的亲情叙事》讲座时,大家哭
今天天气真好,像是为了印证最美夕阳红似。看了,心里高兴极了。
父母又过一个重阳节。有双亲陪伴的日子真的很开心。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越来越喜欢这个话题了。前几天,听彭学明的《文学中的亲情叙事》讲座时,大家哭得唏哩哗啦的。主要是有感于他的作品《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最真实的“娘”,写出了一本近十万字的书。后来经过反复修改,又添加到近二十万字。一声最朴实的呼唤,唤醒了丢失多年的孝心。
现在有很少人叫母亲为娘了。口头语大多将这个老土的称呼改为“妈”或“妈妈”;书面语很正式地将“妈妈”改为“母亲”;而奶声奶气的儿童用语则将“母亲”又改为“妈咪”。在彭学明的心里,所有的这些雅致的称呼都不如一声“娘”来得更熟悉,更亲切,更让人肚肠寸断。
受尽了人们苦难的“娘”,最终换来的不是儿子爱的回报,而是儿子的仇视和不理解。儿子可以原谅从小就弃他不顾的爹,可以接受并热爱那个与他毫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岳父,可以宽容生活中给过他种种苦难的人,却不可以接受生他养他的母亲在孤苦伶仃时,带着他改嫁他乡的事实;不可以原谅母亲在走投无路,为了他们兄妹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够有个填饱肚子的人家的依靠而一再改嫁。在他的眼里,母亲带给他的只是耻辱,违背乡俗,让人看不起,被人欺侮,都是拜母亲所赐。于是,他恨,恨自己的母亲不能从一而终,恨自己的母亲不能给自己一个清白点的身世。然而,他却不懂:母亲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在讲座的最后,彭学明反复强调:要孝,先要顺;只有孝顺了,才不会后悔。作为孩子,一定不要在“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来忏悔……说着说着,他竟然说不下去,嘤嘤而泣。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忍不住悲声不止。
王跃文老师说,彭学明老师在鲁院讲座时,也是台上台下哭成一大片。我们也是。到了互动的环节,还有同学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因为不少学员也有同感,他们也做过对不起自己父母的事,而等到醒悟过来,父母早已离他们远去了。
那悲痛的一幕一直留存在我的心里。本不想写下来的,今天,恰逢重阳,当我拨通家里的电话,听到爸爸清晰的声音,我由衷地高兴,并真心地祝福爸爸能健康长寿,永远幸福。
妈妈不一定在家,因为她很忙。可能镇上又有什么庆祝活动吧,不然,妈妈一定会抢过话筒跟我说上几句的。即使如此,我仍然很开心。妈妈能够出去搞活动,说明她身体很好,不要我们担心,这是我们的福气。
以前,一直对妈妈将爸爸一个人放在家里心怀不满。总觉得她应该陪着爸爸守在家里,看看电视,打打牌,散散步什么的。后来,看到妈妈窝在家里等于受罪,而且当她陪着爸爸看电视时,老是晃来晃去,弄得爸爸也看不好;当她窝在家里打牌时,又弄来大群大群的朋友,弄得爸爸不安宁;当她陪爸爸散步时,她只能大踏步地前进,而不能慢慢地陪着他……而当她在家呆上不到一两天,定会憋出病来。于是,爸爸说,让她出去吧。他喜静,妈好动,他们俩不合拍。
这样,我们也就释然了。只要爸爸没意见,妈妈不生病,他们俩开心,那就皆大欢喜了。何必一定要强求妈妈,为难爸爸呢?
记得爷爷奶奶在世时,就是因为两个人不是一个拍子的人,却硬要捆绑到一处,结果总是矛盾重重,争吵不休。如果当年的爷爷和奶奶能与现在的爸爸妈妈一样,各取所需的话,我相信他们也一定过得很开心的。
当然,不能说我家父母过得好,别人家的全都过得好。不过,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过得好,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顺从父母的意思,那样,就真正的尽孝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