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游记
本来我是打算去江边散心的,可是因为刚好到圩塘汽渡,一个念头从脑际闪过:何不到江北的泰州去看看?于是花三块钱买了一张票,十几分钟后,我乘着轮船横渡了长江,滚滚的长江水早已把江南的繁华隔在身后。我头也不回
本来我是打算去江边散心的,可是因为刚好到圩塘汽渡,一个念头从脑际闪过:何不到江北的泰州去看看?于是花三块钱买了一张票,十几分钟后,我乘着轮船横渡了长江,滚滚的长江水早已把江南的繁华隔在身后。我头也不回的踏上了这片江北的热土,这里便是泰兴市七圩汽渡。七圩汽渡和圩塘汽渡并无太大区别,一样的渡船,一样的建筑,一样有卖小吃和烟酒的小店,每天从这里经过的人们数以万计。但大家都是要匆匆过江的,哪里还有心思购买东西呢?因此,很多小店都是冷冷清清的,过了渡口,准备转车去泰州看望同学,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去泰州的车,原来从常州开来的车出了汽渡根本就不停,刚好此时有一辆开往泰兴的中巴车停了下来,司机用南腔北调的话问我,要去哪里,我随口回答:“泰兴”。于是上了车。这一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大江南北的巨大差异,在大片的江北平原上我看到的是很老的房子和整齐的稻田以及在田里辛勤劳作的人们。而在大江之南的土地上,大片的农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绵延几十公里的厂房和厂房外漫漫荒草,村庄消失了,农民都住进公寓式的新式小区,他们离开了土地,而成为工人。两地人们的生存状态也有绝大不同,可以说,江北依旧保持着比较传统的风土人情,而江南早就失掉了鱼米之乡的真实。下车后,路边的大牌子告诉我,泰兴距泰州还有一百多里的距离。尽管被称为泰兴市,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县城而已。真是奇怪,站在江北的土地上,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东西南北分得很清楚,可是在常州,我从来没有把方向真正搞明白过。或许,这更说明我是一个真正的北方人。
出了车站,向北不远,有一个站牌,看了一下公交有十几站,还以为泰兴挺大的,可是上了一路公交车,不到二十分钟,就绕过了大半个泰兴市。再往前十分钟,就回到原地了,因此在位于东南方向的新华书店我下了车,书店很不起眼,门面很窄,外墙发黑,又在路的对面,我没有一点兴趣过去看。沿着这条路向西五分钟,便到了城市的中心地带,这里有以泰兴中学为中心的仙鹤湾公园,公园因鹤得名,鹤聚水湾,喻意吉祥。风光带中包括人民会堂,御碑亭和朱东润故居,宽不足百米,一水相连,绵延一公里,这算是我所见到最有趣的公园了。公园里有百鹤字碑,百鹤字碑,碑廊位于风光带中部,下沉朝东,倚水而建。南北总长36米。100个不同风格的“鹤”字由12位泰兴籍或曾在泰兴工作过的获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的书法家泼墨挥写而成。碑跋由泰兴市建设局立。古牌楼、奎文阁、鲲化池,据《泰兴县志》载,奎文阁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后乾隆二十年、二十八年两次修缮。阁基甚高,共两层,外呈六角形,中祀魁星,故又称魁星阁。百鹤字碑附近有一尊伏虎禅师像,伏虎禅师名法响,传说他能将斋钵翻转洗涤。唐时泰兴地界尚有虎害。法响设斋召虎,虎至而顺伏不动,法响以杖击其背和腿。虎受到惩罚,从此虎患绝迹。
风光带被两条公路隔为三段,每段都各有特色,在中间那一段近旁的一条小街上,我无意间找到了一家旧书店,老板是本地人,和他交流有点费劲,他是一个高、白、胖,儒雅的男人,五十岁上下。看看这里的书价,竟然比常州还贵。问了一下,当地的工资水平大约一千二三百,比常州少。不过,房租也比常州低。四十平米的书店,一年房租才一万元,实在便宜。但老板却说没有钱赚——城市小,读者少,买书的更少,因此他的小店也是惨淡经营,每月还挣不到一千块。我请他帮我找一些有关泰兴的史料。他找来找去,只找到一本《黄桥史志》,向我介绍黄桥战役和黄桥中学,如何有名,但我对此不敢兴趣。最后,他拿出泰兴文史资料,这些资料多为专题史料的汇编。其中第六册是纪念朱东润先生百年的诞辰的专刊。我觉得很不错,以四元的价格买下。翻开书的扉页,居然有时任泰兴县副县长原泰兴中学老校长叶复初的亲笔题字:“朱东润先生故居泰兴县图书馆存,叶复初1991年九月”落款处还有叶先生的印章。我觉得很奇怪,朱东润先生故居里的存书,怎么流落到外面来了?于是我就问老板,朱东润故居何在,他为我指了一下,沿着河边的小巷子一直往里走,最大最气派的那个大院子就是了。
顺着河边走了七八分钟,终于找到一个大院子,一派很宏伟的房子,足足有十来间,连上两边的厢房,应该在二十间左右。这个大院子位于两条河的交叉处,很清静,门口一大片空地,正是研究文史的好地方。然而先生自从1937年此房建成后不到一年,就因战争的原因辗转去乐山武汉大学执教。此后常年流转在外地,很少回故居。1959年他便向政府提出将南门住宅捐献给地方做图书馆。1964年最后一次回泰兴,也是为与地方洽谈捐屋事宜。1982年8月1日,先生派子女与地方进行交接,共捐屋24间图书4100余册,家具多件。作为一代传记大家和文史大家,先生不忘乡梓,造福后世的做法实在让人敬佩不已。然而我所见到的图书馆,却大门紧闭,图书外流,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可能是假期未完的原因吧,我自己给自己一个劝慰。图书馆进不去,先生的故居无法瞻仰,只能在门外徘徊了几分钟,看看河边的垂柳,享受了一会清风,就匆匆离开了。
沿原路返回,经过市中心,吃了一大碗炒面,就在车站外挤上一辆中巴车返回常州了。虽然此行匆忙有不少遗憾,但是看看自己手中的那本书,心中还是很喜悦的。
2007年5月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