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文字的蛊惑

绕过文字的蛊惑

赉假散文2025-10-10 06:03:32
很早就知道三毛的名字,但没做多少了解,好像和琼瑶一样,几乎同时成为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青少年追逐的偶像,她们的书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那时,三毛的书同样也被学生们大量的传阅。但由于一种说不清的原因,
很早就知道三毛的名字,但没做多少了解,好像和琼瑶一样,几乎同时成为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青少年追逐的偶像,她们的书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
那时,三毛的书同样也被学生们大量的传阅。但由于一种说不清的原因,我一直没认真的读过一本她的书,连琼瑶的那些总能迷倒一大批少女的言情书籍也不曾翻阅过,甚至是大体的浏览都没有过。对于三毛和琼瑶及其人、其书的大致了解也只是从同学们的交谈中略知一二的。
那时候的我,也并非是一个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学生,《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就是从小学开始一直酷爱的图书。
从记事起,家里就没间断过各类书刊的订阅。《十月》、《收获》、《小说月报》、《人民文学》等等很多我已经忘记了名字的书是父母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自然从小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喜欢上了读书。
正是从这些书刊里的文章中,我对一些作家的名字至今还很熟悉。虽然后来因为一些现实原因强迫自己放弃读书十余年,但现在每当看到如刘心武、冯冀才、蒋子龙、张抗抗等诸多作家的名字时,还是会想起那个纯真的年月。
如今回过头来,我会暗自庆幸当年因怪辟心理而不去读三毛和琼瑶的那类言情小说。虽然,也道听途说的知道了三毛笔下那种浪漫主义的爱情演说,也或多或少的从各方渠道看到了琼瑶笔下忠贞不渝的爱情传奇,但之所以又刻意去回避她们的文字,是因为还是对自己过于了解的缘故。我害怕自己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和唯美主义被她们书中的故事所迷惑,被故事中的人物所点燃,故而人为的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看不见的屏障,让我一再错过观赏文字筑起的风花雪月的机会。
现在看来真的不算是一种遗憾。
如果,当初我也人云亦云的沉迷在三毛、琼瑶美丽的文字故事中,以自己天生的性情来讲,注定会受到书中人物性格的影响,会一生妄想着有个风度翩翩的完美爱人的出现,而贻误了此生命定的姻缘。又或者,也许我会在不可能实现的缥缈幻想中守着寂寞,终老一生……
即便这只是此时此刻的一种设想,还是会有种凄然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样讲,听起来似乎有些言重了,但也决不能排除它发生的可能性。因为,就在多年以后的今天,纵然我已经能以较为恬淡和宁静的心理去细细品味三毛其人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是那么的理解她的内心世界,甚至发现与她活着的目标竟然也那么的相象,就连她悄然离世的举动似乎都能让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也许,命里注定我必须绕过一些文字的蛊惑,并且要用十年的时间错过一些文字的绑缚,才可能会在今天这样一种一半清醒一半醉的意识里,幸福而不失忧伤的于红尘中飘来荡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