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择日再死
在我所能看见的社会里面,的确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有机会出国,留学也好,工作也罢,都算是一件自己享受别人羡慕的事,也包括享受着别人投来羡慕眼光的人。不管怎样,每次和这样的人接触,我还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理智
在我所能看见的社会里面,的确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有机会出国,留学也好,工作也罢,都算是一件自己享受别人羡慕的事,也包括享受着别人投来羡慕眼光的人。不管怎样,每次和这样的人接触,我还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理智的,嫉妒的表现往往是不屑,而我调和心态的能力还可以,但是也不想被人拿去不花钱就享受了,对付的办法就是一言不发,等他自己讨了没趣,我们开始下一个话题。也有一部分得意忘形的,展望起自己的出国生活来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这些人其实最可恨,话多也就算了,偏偏句句重复,我又不能随便打断他的展望,否则肯定被冠以嫉妒的罪名。如果无耻也犯法,那我早就报警抓他了。个人的发展其实在我现在的这个年纪已经开始,大学马上就读完了,学校在这段岁月里充当的角色是皮条客,想玩什么花样的都随你。所以在我交完最后一年学费的时候,充分感受到了自己其实浪费了很多机会,由始至终,我和大学只是牵着手,就像风吹杨柳梢的时候,我们本可以接吻,可我笨的只是帮她摘去了头上的柳叶。这时听见“上了大学好后悔,四年被大学上了”这样的话,我都觉得,这是多么愚笨的一群人,希望他们死之前能明白人生不可能予取予求的道理。
后来就遇见了那群出国的人,因为注定要走的路是不同的,所以我不想对这样的人发表什么人生见解,可是话语之间还是忍不住警告一下这群人的傲慢,有些人蔑笑着对我说:你凭什么让别人信服你的话,人家又凭什么相信你是个人才。乍一听,似乎是句警世恒言,但是理智点分析的时候,真的就是个人际遇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说,每个大学毕业出来,思维还不混乱的人,对自己的定位是低的,对社会的定位是高的,我们在未来几年内所要做的事就是爬上去,这个高度差值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些人则是对自己的定位很高,对社会的定位很低,他们要做的是跳下去,不排除的确有一部分人自身的综合条件使得自己站得足够高,落下去的时候下面有一层厚厚的海绵垫。但更多的人就这么摔死了,道德上我觉得可惜,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是:活该。其次是,看到身边很多考研的人,我自己的看法是佩服,每个人做什么样的事都有一些外人无法理解的困难,我知道考研所要耗费的精力和毅力是很大的,我自己承受不住,也就不敢轻视别人,毕竟和我一样的很多人,上自习看书是件多么苦大仇深的事。然而研究生毕业也一样要面对社会,这个时候他们大部分人和社会的高度差缩小了,也就是定位比本科生高了,但是一样要爬,甚至爬的时候看一眼身边,遇见以前一个没有读研究生的朋友,跟自己爬的高度差不多,还有一些在自己的脚下。有的人说不一样的,爬的速度不一样,冷静地想一想,可能有这个情况,但是跟学历有关吗?既然都是爬坡的,挡在面前的障碍都一样,那速度就完全取决于自身了。
出国的人则是另一个样子,他们一出校门,猛一抬头或者猛一低头,看见面前怎么这么高一座山或者这么深一条沟,这些人不会贸然行动。他们会说,我要先绕到别的地方看看。于是背着书包,拿着护照出国了,出国工作的人是去爬外国的山去了,这类人值得我们敬佩。出国留学的人就不好说了。等到留学回来,看到还是那座山,睿智的人发现了环山公路,于是开着车慢慢登上山顶,另一部分人则一脸鄙夷地说:怎么没缆车?!这什么社会啊?!这个国家真的是不行,不值得我逗留。如果你是英才,说这样的话无可厚非,但是换一种情况呢?这个时候我们回头再想想他们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吧:你凭什么让别人信服你的话,人家又凭什么相信你是人才?是不是觉得很讽刺?所以我当时的回答是:你可以否定我的现在,但是你不能否定我的未来。这句话不知道这些人听懂了没有。
不管怎样,我都佩服那些能够适应环境而改变环境的人,这句话反过来说在和平年代是不成立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环境,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今天和不可预见的明天,都存在一个定势,个人的努力在过程中就叫适应,最终的结果则有可能是改变了什么,没有一定。
很漠视那些看低中国一切的留学生,他们出国之前咬牙切齿地说:中国社会真的是很烂,你看看,北京交通堵成那个样子,还经常发生车祸。在德国,汽车是给行人让路的。如果有一天,说这话的人在德国被车撞死了,那么才是天大的讽刺。
临死也不明白,自己的选择到底有没有错。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