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要求
通过学习总结“教育概论”和“市场概论”的相关知识,我们对市场型教师和市场型人才应该有所认识和了解。我们知道,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充斥一切,不立足于市场,不利用市场这一平台谋求发展,我们很难有大的成
通过学习总结“教育概论”和“市场概论”的相关知识,我们对市场型教师和市场型人才应该有所认识和了解。我们知道,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充斥一切,不立足于市场,不利用市场这一平台谋求发展,我们很难有大的成就。那么,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在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下,应该具备哪些要求才能真正做到“教育育人”,培养出真正的市场型人才呢?对此问题,我有如下见解,但愿不会贻笑大方。一、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思维方式要与市场接轨
我们知道,教师劳动具备三大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娴熟的业务能力,要善于使用“大教案”、“小教案”,善于抓住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它的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充分地运用知识,围绕“积累—积淀—感悟—创新”这一主线,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创造性的突破;它的示范性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习氛围,担当学生的楷模,给学生塑造良好的榜样形象。
教师的思维方式如何与市场接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跟踪市场信息,准确判断市场需求,结合教育教学特点,发现市场需要的人才类型,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出市场型人才。同时,要因人而异,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尽力让学生具备在市场中生存的各种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目标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
二、树立“办教育是一种经营”的理念
何谓经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经营的解释是:筹划并管理;泛指计划和组织。按照这种解释,办教育就是一种经营过程。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来说,就要树立经营理念,把学校看成自己的家园,要不惜任何代价,不怕任何牺牲,把最大的努力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办教育是一种经营”,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按照管理者的身份要求自己,要具备社会学家的奉献精神、经济学家的统筹能力、管理学家的控制能力、教育学家的钻研精神,而这些能力的实现,就需要每位教师的不断学习和总结积累。只有严于律己,那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才能与学校共存亡,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只有树立“办教育是一种经营”的理念,才能实现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才能完成学校“招得来,教得好,送得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
三、明确目标,驾驭信息,实施积极思维
这里所提到的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信息指“音信,消息”,思维指“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关于目标的制定、设计、实施、评估等内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案。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与学校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高度结合,要结合实际情况,立足现实,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逐步实施。学校各类目标的实现,要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要靠大家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不惧困难、披荆斩棘的顽强精神。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无处不在,可以说是横行无忌。如何驾驭信息,让其为我所用,成为我们的仆人,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个人目标、学校发展规划,挑选有用的信息,拒绝无用信息,摒弃垃圾信息。各位教师在准确区分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总结,把有用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来讲,积极思维异常重要,而积极思维也主要适用于教育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什么是积极思维?积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即使是最艰苦的时刻,也要鼓励自己;尽量将自己的积极情绪传染给别人;永远积极乐观,从不抱怨;总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不自我设想,让自己的无限潜能得以激发;时刻享受人生的乐趣,等等。积极思维的正确实施,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显著。有积极的思维方式,才更有可能成就积极的结果。课堂上,用积极的思维感染学生,用微笑迎接每位学生,用耐心劝教每位学生,用尊重回敬每位学生,必然能得到学生的敬重,取得教学上的丰收。
总的来说,只有认真把握市场经济的需求,才能培养出市场型人才;只有把自己放在市场型教师的位置上,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拷问我们教师的良知和道德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成果,还有市场这个大关。但愿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市场,以它为平台,创造出更大的成绩!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