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去与浮上来

沉下去与浮上来

斩监候散文2025-10-17 18:05:13
新时期的作家中,我最喜欢路遥。因为他对文学的虔诚,因为他愿意沉入生活的底部,写出让人感动的作品。《人生》发表后,路遥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可他一点也不满足,他决心写一部大书,
新时期的作家中,我最喜欢路遥。因为他对文学的虔诚,因为他愿意沉入生活的底部,写出让人感动的作品。
《人生》发表后,路遥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可他一点也不满足,他决心写一部大书,一部勾画1975年——1985年中国城乡改革的百万字的大书,一部像柳青的《创业史》一样的大书。为此,他抛弃了安逸的生活,作了一次长达六年的精神之旅。六年的时间,他怀着宗教般的虔诚,告别亲人和朋友,告别热闹繁华的城市,离群索居,过着传教士一般的孤苦生活,挑战人生的极限,挑战生命的极限,挑战自我的极限。
要动手写这样一本比《人生》长七八倍的书,路遥心中没有底,他给自己开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主要是外国小说,其中有妥斯托耶夫斯斯基、卡夫卡、马尔克斯等。通过阅读,有的是初读,有的是重读,《红楼梦》是读第三次,《创业史》则是读第七次。他发现还是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曹雪芹、柳青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对自己的影响更为深远,他也确定了自己小说的写作风格——现实主义。
路遥觉得光读小说远远不够,又读了一些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方面的书。此外,他还搜罗一些知识性的小册子,内容涉及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历法、风俗、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十年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路遥没有投机取巧,而是采用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找来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一页一页的翻,遇到大事及有用的资料就摘抄下来。如中学生赶考一般,路遥夜以继日的阅读,一年多的时间在无比充实的阅读中匆匆地流逝了。有了这样一些积累,他的底气足了许多。
要写成一部长达百万字的煌煌巨著,首先要解决人物的问题。虽然路遥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有较深刻的认识,可要把它写出来,还是有较大的难度。路遥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深入生活,了解上至省委书记、下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遇到感兴趣的人和事就记下来,举凡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农作物、野生植物、家禽家畜、民风民俗、婚丧嫁娶,他都“贪婪”地占有。他在故乡毛乌素沙漠的田间地头、村落渡口和老农亲切地交谈,他在煤矿体验生活,他在别人的帮助下到省委书记的家中参观。他要力求做到细节的真实。
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路遥开始着手把它写出来,这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如何安排人物,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写得条理清楚,如何让人物可信,如何让人物丰满,这些问题折磨着路遥,让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在矿区的招待所里走来走去,像一只困兽一样。慢慢地,他理出了头绪,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稿子上,一页,一节,一章。路遥奋笔疾书,他为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不屈的奋斗所感动,他为黄土高原的春之萌动而泪流满面。路遥每天亡命的工作,常常一写就是十七八个小时,可以说,除了睡觉,他都在写作,都沉浸在小说的创作中。写了改,改了誊,三年多的时间,路遥重复着单调的生活。长期的不要命的工作严重损害了路遥的健康。第二部写完的时候,路遥病不可支,大热天的天天吃中药,一个月下来,不仅没有好转,舌头黑得像木炭。全书写完,路遥两鬓斑白,面容苍老,皱纹满脸,憔悴不堪。路遥仿佛一只吐尽了丝的蚕,疲惫、虚弱到了极点,随时都能睡去,走路要拐杖支撑。这部作品耗尽了路遥的心血,使一个身强体壮的人油尽灯灭。作品完成不过三年,路遥就不幸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路遥的死,让无数喜爱他的读者痛心不已。路遥以一种独有的方式阐释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既然在世上走一遭,总得留下点什么。值得欣慰的是,路遥活着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书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更值得高兴的,此书一版再版,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平凡的世界》成了新时期最受欢迎的书。
纵观路遥的成功,我们可以说,要写出伟大的作品,必须要沉下去,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社会的底部,了解百姓的疾苦,饱览人间世相,求得生活的真谛,才能挥洒自如,写出优秀的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沉下去得越深,才可能浮起来得越高。那种不愿沉下去或浅尝辄止靠玩弄小聪明的人也许会得到暂时的花环和荣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淡出人们的视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