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席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人们总爱把参加婚礼叫做“吃席”,吃席就要随礼。亲朋家中有喜事,请贴发过来,斟酌一下礼金的轻重,相商一下所随的礼金数额,然后穿戴整齐去吃席。也就是在吃席中,众多亲朋好友共同见证新娘新郎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人们总爱把参加婚礼叫做“吃席”,吃席就要随礼。亲朋家中有喜事,请贴发过来,斟酌一下礼金的轻重,相商一下所随的礼金数额,然后穿戴整齐去吃席。也就是在吃席中,众多亲朋好友共同见证新娘新郎走向幸福的彼岸,而作为新郎新娘也希望得到众多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大家共同分享人生中最欢愉的时刻。
对于现在的吃席,人们寡淡了许多,碍于人情的,非去不可,实在去不了的,或不太情愿去的,便托人随了礼,宁可得一份“后补”的喜糖瓜子什么的,可也免去那筹光交错的应酬之苦。再说如今的“席”实在没意思,现在有的餐厅席做的既无味道也无数量,本来就不愿去,这样一来更让吃席者兴味索然。
我很少去参加别人的婚礼,这倒不是觉得别人办婚宴俗气,而是我不愿去面对礼尚往来的繁文缛节,更不愿和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热闹。这种喜庆的场合虽好,但主人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顾及到你的,再说你也不可能喧兵夺主,倒不如在家自在,自己是主人也是客人。
然而,小时候吃席留下的印象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那时候,如果听说第二天要去吃席,在前一天里不吃饭,只喝水,想,到吃席时美美的撮上一顿。
没想到,饿的是头晕眼花,终于盼到了第二天!等艰难的熬到了开席。黄澄澄的瘦肉丸子、香甜的米糕、可口的糖醋鱼,还有一盘“大丰收”,绿的是黄瓜,黄的是玉米,红的是萝卜……
用狼吞虎咽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只是全吃了一些凉菜之类的东西,肚子填饱了,看着清炖羊肉、爆炒辣子鸡,鱼肉…..一点欲望也没了。
如今之于吃席,无论是生理上的滋味,还是精神上的“滋味”,都让更多的人寡淡了,包括我在内。尤其我们,常常聚会于丰盛的餐桌前,吃大餐有时真是让人很“痛苦”,也很“后悔”,很为自己的“立场不坚定”不能拒绝而自责。与这些精致、丰盛、不厌精又不厌细的大餐相比,吃席,又算什么,可那才是真正的热闹啊!
十一是个好日子,既是国庆又是七天长假,很多人喜欢选这个时间来完成人生大事,同事小王也不例外,我们应邀去参加她的婚礼。
小王的家在乡下,不,确切地说应该在镇上。
当我们一路寻问着找到小王家时,喜宴早已开始。院子里垒灶架锅,炸、烹、煮,本来就不怎么大的院子里真可谓人头簇拥,门庭若市,欢声笑语啊,来参加婚礼的都是小王及家人的亲朋好友。
酒桌上,菜摆上了,酒盛满了,剩下的就全是祝福了,推杯换盏谁也不客气,你猜拳我行令,称兄道弟,喊叔叫爷,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外面还有震耳欲聋的音响声,估计那时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我看到了沉浸在无比幸福中的小王,这天是她人生中最快乐最开心的一天。
由于来的迟,我们应该算是最后一张酒桌了,说是酒桌,其实是在院子里临时搭了个帐篷,里面摆了几张桌子而已,因为散了一拨,里面是狼籍一片,我们几个踩着满地的垃圾入座。
烧菜的大厨,端盘的帮工,摄像的,还有小王的大婶大叔,反正就是熟悉的不熟悉的围桌而坐。不一会,我们也开席啦,帮工们把烟酒菜肴一一端上桌子,菜很丰盛,一点都不比饭店逊色,有各种凉菜,大龙虾,香酥鸭,羊肉,鱼肉…..
饭吃的差不多了,新郎新娘该来敬酒了。只见穿着大红的婚纱,化妆十分漂亮的小王挽着新郎,在司仪的陪同下笑盈盈地来了,因为有长辈在此,我们也不敢搞许多花样造次。
当客人慢慢走散的时候,喜宴也就结束了,伴随着锅勺清脆的碰撞声,新娘小王开始向客人和家人一一道别,她随新郎回婆家了。在我看来小王既简单又搞笑的婚礼,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天色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但新郎和新娘小王幸福的笑声还回荡在空中。
吃席,一个“吃”字为重要,人们边吃边说边笑,将快乐从这一桌传到下一桌,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即使有纠葛恩怨的在这种场合也全部化为乌有,而主人呢能让客人酒足饭饱也就心满意足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这就是爱,如飞蛾扑火
下一篇:蜘蛛与蛤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