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深处的舞蹈

灵魂深处的舞蹈

痛决散文2025-10-17 19:34:00
一 “文学”与文学前两天看了央视三套的《艺术人生》节目,看到朱军对面坐着的竟是个年轻女子,心下不由好奇,再一看,聊的是文学,主题是:青春的问答及中国文学的未来。看完节目,感慨颇多。文学这个词,在当今这
一 “文学”与文学

前两天看了央视三套的《艺术人生》节目,看到朱军对面坐着的竟是个年轻女子,心下不由好奇,再一看,聊的是文学,主题是:青春的问答及中国文学的未来。
看完节目,感慨颇多。文学这个词,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已显得弥足珍贵。珍贵并非是人们把它搁在了内心的神圣之处,而是由逐步淡忘来取代。文学渐渐与迂腐、保守、古板等词语相近。许多在文学领域默默耕耘的作家们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相反,一些初出茅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作家凭着他们在文学上的天赋,骨子里的叛逆和自我,拿一些文化名人自以为是的开刷,仗着年龄上的优势,在文学界身价倍高。与其说是他们的小说卖钱,不如说是他们的名字更卖钱。
这几年,文学界竟像是一场搞笑滑稽的选秀场。我甚至怀疑,这样的文学与真正的文学是否在背道而驰?难道文学的殿堂就是如此众生喧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

二 商业的文学化与文学的商业化

一个在大学授业多年的老教授集尽一生的心血完成一部著作,寻求出版却屡屡碰壁,得到的回答永远是一句:出版可以,自费。试想如果这位老教授真的自费出书,那岂不是要用尽毕生的积蓄才能得偿所愿?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原因很简单:文学必须要与商业挂钩,书是卖给消费者的,如果消费者不认可,再好的作家也不具有商业价值。书不热卖,出版社便不能良好的周转和运营,所以他们不会为了你的心血而出版你的书,他们只会为金钱而兢兢业业。
这不是任何人的错,是商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铺天盖地的炒作,浮华夸张的包装,滥竽充数的经典都是这种社会趋势直接导致的结果。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愤怒不要紧,有不屑一顾的呕心也没关系,因为炒作者的目的达到了,银子和他们一齐在欢快的起舞。
文学终于也进入了商业化,它没有办法再自命清高,它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寻求走向光明的道路。于是我们看见了,文学也需要炒作,也需要依附于媒体,更需要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这好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再清高的文学家也要吃饭,出名了就意味着名利双收,谁会不想出名?
美好华丽的词语有才华者都可以信手拈来,可真正又有几句是发自肺腑,心口如一的?

三 作家的良知与触觉

朱军问张悦然、步非烟、颜歌,什么是作家的素质和修养?她们的回答都非常的巧妙,大致是:有一颗感恩怜悯的心。这无疑是一句非常好的话,感恩之心常存之,既能感受爱,又能传达爱,同时也能做到心境澄明,这应该是人生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了。
她们,作为一个作家,我个人认为她们有些避重就轻了。感恩固然重要,但是应该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触觉。
作家是一份非常特殊的职业,是体力和脑力都可能过度消耗的职业。作家传递的是自己的思想,不论他写的是散文诗歌杂文还是小说,自己的影子总会在他的作品里若隐若现的潜伏着。这就意味着,很多人可能会被你的作品影响,尤其是在选择方面欠缺主见的年轻人身上。他会以为你塑造出的自我和叛逆是潇洒,你笔下漫不经心的无奈和颓废是他向往的人生。于是,他对你的作品不假思索地全盘接收。这时候,可能你一个小小的误导就会变成一个年轻人生活态度的主流思想,甚至会改变他的一生。
所以,作家一定要敢于说真话,他应该具有一种灵魂呐喊的高昂的姿态,能言他人所不敢言,不屑言。不会因为人云而亦云,不会为了迎合大众的味口而改变题材,更不会过度在意前辈的批判和思维模式。
青年作家应该有自己的文学道路要走,用自己的笔说自己想说的话,让自己的思维尖锐成一把明晃晃的快刀,剖析的是人和社会中骨子里的一些东西。这样的作家,若干年后才有可能会在文学领域里留下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写作是一个非常艰辛而漫长的过程,这条路极其难走,孤清和寂寞会如影随行。这是一份从头至尾都只能由作家一个人而完成的工作,期间他又必须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而作家的触觉这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作家敏锐的触觉会直接决定这个作家文字的深度、力度和广度。
古今中外,但凡是伟大的作家都具备这两点素质和修养,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由这两点来高高撑起它文学的高度。它可以拯救一切需要被拯救的灵魂,透过时代的幢幢光影,他们思想的色彩会始终历久弥新。
这些文学大师者,比如鲁迅、托尔斯泰、高尔基、普希金……

四 灵魂深处的舞蹈

为什么喜欢写字?我想大多数爱好文学的人都在心里问过自己这句话。为了喜欢二字,我们赠予文学的是无数个孤寂的白天和黑夜,在自己的一隅天地固守着一方净土,没有鲜花、没有名利甚至没有芬芳。在电脑面前,单调敲打键盘的声音,走指如飞,一行行敲出的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珍爱。哪怕在他人的眼里,这些文字不具有价值,不那么华丽,也不那么睿智。可是为了他们,我们日复一日的伏案,侵占了无数个可以美梦相伴的夜晚。我们如此痴心,而文字到底赠予了我们什么?
每每想不到答案的时候,会想到放弃。爱文字爱的太辛苦,心里总不禁会泛起不甘心的念头。文字不能改善你的生活又如此耗时耗力,换来的只是一味的自己与心灵的对话,聊久了也不免感觉出枯燥和乏味。可是文字,却是那种欲弃难弃的东西,时间越久,反而越无法割舍。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文字赠予我的其实是满心的充实和欢喜。
为什么喜欢写字?因为写字让我快乐!
真正爱好文学的人,文字已不是他生活或生命的一部分,它已经完全溶入了自己的生命,是用青春、用无数个孤寂之夜吟唱出的一首首清曲,是文字让自己看到了自己渺小而平凡的存在。
我无法将文字与我的生活或生命清晰的分开,它像血液一样在我的身体里流动,只要生命还在,白天黑夜还在,思想灵魂还在,它将永不止息。
在所有爱好文字的人里,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作家。这些作家以写为业,以笔谋生,他们大都被大众所接受,在文学界侃侃而谈。文学赠予他们的,并不能赠予所有爱好文字的人。
舍与得向来都不是对立和谐的,你在写作上失去了什么,文字并不能都还给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