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友“秀才”

挚友“秀才”

乡歌散文2025-10-17 19:35:30
挚友“秀才”,大名王修材。上中学时,因聪颖好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被同学们誉为“秀才”。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可我们今天要说的“秀才”,学问自然是有,但更重要的还是会过日子。他节俭、耐劳、为
挚友“秀才”,大名王修材。上中学时,因聪颖好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被同学们誉为“秀才”。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可我们今天要说的“秀才”,学问自然是有,但更重要的还是会过日子。他节俭、耐劳、为人诚恳,从下面的几个小故事里,你能看到一个青岛人、蓝领男性的淳朴、善良和忠厚。
“秀才”在一家工厂当经营科长,不用说是厂里的业务骨干。却说那年隆冬,我和初识不久的“秀才”奉命去大连和老外谈判。两人从青岛乘小飞机风尘仆仆赶到大连。嘿,一下飞机,零下十七、八度,凌厉的西北风直侵骨髓,那个冷呀,冻到了心里。我俩赶紧钻进一辆出租车里,向大连市内驶去。来到一家日本人常住不太大的三星级宾馆,凑付填饱了肚子,就和荒泽先生谈起了生意,很成功。问题是晚上住宿,三星级宾馆当时260元,荒泽先生肯定住这家宾馆,我准备和“秀才”住一个标准间,“秀才”问了价钱后,停顿了一会儿说,大连他有亲戚,晚上正好去看看,就住那里了。握别后他背着一个大包消失在夜幕中。我和荒泽先生想出去转转,被刺骨的寒风顶了回来。第二天一早在宾馆吃饭,“呵气、呵气”秀才一个劲儿地打喷嚏,问他怎么了,说是昨晚去亲戚家在路上冻的。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一次聚餐又提起此事,“秀才”才坦白说,来大连前他就给亲戚打过电话,知道亲戚出门没在家,但因厂里有规定,出差一宿只能报销80元,住太贵了他怕回去报不了。那晚,他9点钟就离开宾馆,在深夜零下二十多度中走了一家又一家,直到凌晨12点多才找到了一家比较合适的招待所住下来,白色墙壁的房间里摆了几张床,“很简陋,但便宜,不就是睡一觉吗。”“秀才”调侃说。我埋怨他当时为什么不明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嘛。他说,那时刚认识,现在绝不会了。我想象着他当时冻得缩脖子裹衣服的可怜相,哎,不愧是秀才,还是个“穷秀才”。
后来还有一次,我们又一起去了一趟上海浦东,住在日本客户早已订好的宾馆。因到的晚一点,入住后便去找饭吃。“秀才”说,在哪也能填饱肚子,宾馆饭菜太贵,不如我们出去找个物美价廉的小饭店吃着实惠。我心想也好,正好出去遛达溜达,逛逛浦东一带的市容。天下着蒙蒙细雨,湿滑的柏油路面在街灯的映照下泛着亮光。我俩踱踯街头,“秀才”突然想给老婆打个电话,我把手机递了过去。“秀才”和老婆唠得很热乎,我在一旁哈哈大笑,“秀才”媳妇从电话哪头听见了,直问“秀才”我笑什么。“吱—”地一声,一辆轿车飞驰而过,溅起的水花崩了我俩一身。tmd!我俩气得不由骂出了声。我跟着秀才走了一店又一店,“秀才”不是嫌贵就是嫌脏,问了十来家,最后才在一个下岗的夫妻俩开的小店落座。我俩点了一个辣土豆丝,要了两碗混饨,再加一小瓶北京二锅头,两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有酒助兴,两人海阔天空,穷吹猛侃,这点儿东西吃了三小时,吃圆肚子一算帐,人民币十七元正,“秀才”抢着买单。走出店门,两人沾沾自喜,钱不多,吃的挺好。多亏人家“秀才”,精打细算,要我自己,人在外地,不让店主宰一刀,也会多花钱,吃不好找罪受的。嘿,这趟上海不虚此行,学会了过“穷日子”。
“秀才”长得一表人才,又喜欢喝点酒,单位有应酬也愿让他代劳。他喝酒很痛快,有劝必喝,从不驳人面子,但从没见他醉过。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到我家做客,我拿出在日本买的洋酒招待客人,“秀才”第一次喝洋酒,感觉口感很好,就放心大胆地畅饮起来。推杯换盏,你敬一杯,我还一敬,酒逢知己千杯少,他越喝越高兴,高谈阔论,手舞足蹈起来,两只高脚杯落地,他自觉失态,故离座告辞。我知道这种洋酒喝多喝急了见风就倒,便准备将“秀才”送回家。“秀才”一个劲儿推让,谁知一出房门腿就不听使唤了,东倒西歪。我把他扶上出租车,随他一道向台东驶去。路上他头脑很清醒,仍大谈青啤队的足球赛事,曲波、高明等队员的名字记得一清二楚,说起来头头是道。来到他家楼前,我小心地将其扶下车,他甩开我要自己走,但浑身发软,迈不开腿,便顺手抱住一棵大树,“我没醉,我没醉!”嘴里还振振有词。我架着他费力地爬上五楼,他知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砰、砰、砰”使劲敲门,就是没人开,便在腰上摸索起来,最后取下了BP机,对准锁眼瞄了好一阵儿,就是对不准。我说,你拿错了,应拿钥匙开。他忙又从包里扒拉出钥匙,好容易找对哪一个,我便帮他开了门。进门后,他皮鞋没脱,就一头扎到床上。我慢慢替他脱下鞋,倒了一杯水放在床头柜上,悄悄退了出来。事后他告诉我,正好那天老婆加班,孩子上补习班,11点老婆回家后见他仍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埋怨他在朋友家丢丑了。“秀才”信誓旦旦,以后再不大口喝洋酒了。
“秀才”出生在夏庄,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习惯。他在厂里学技术,脑子活,学得快,不久就出徒胜任了工作。由于出类拔萃,很快当上了车间主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能坐公交车的,绝不打“的”,除非时间实在来不及。一次我们和客户吃完饭,已经很晚了,离他家又远,大家劝他破例打一次“的”,他看看四周黑不隆冬,也看不到公交车跑,就从口袋里掏钱,结果掏了半天,就掏出一张100元的新票和几张几角的钱,“不用还了!”我塞给他20元钱,大家分道扬镳。第二天有事又上他们厂,谁知见到“秀才”时,他又郑重地掏出20元钱还给我。当时我就说,说不用还就不用还,和我还客气什么。“秀才”却郑重其实地说,其实那天我没有打“的”,走在路上我想,反正晚回去点没啥关系,一辆辆出租车从我身边开过,我都没上,朝着我家的方向走,果然看到了公交车站,我看清站牌,中间倒了一次车就到家了,很方便。唉,这个“傻秀才”,真是有福不会享。现在人们都这样传,如今社会是为人别狠,有气别憋,有钱别攒,有福别等。象“秀才”这样,哪辈子能过上共产主义生活。话虽这样说,但人家“王秀才”楞是靠着这勤俭持家的精神,攒出一套大房子的钱来。现在一家三口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其乐融融,没事就偷着乐吧。
噢,我的挚友,“秀才”同志,我从你身上能学到劳动人民的本色,富日子不忘穷日子,甜中思苦,更觉蜜甜。穷日子、富日子,算计不到就受穷,富日子、穷日子,计划好了准能富。这就是咱青岛蓝领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