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这个时代的实际

追求这个时代的实际

槐省散文2025-12-14 16:14:26
人总是本能性的追求美好事物,诸如文章、小说之类。那些被所谓专业人士接受认同,并反复咀嚼回味的,往往被称为高雅;而这些大众化的文字,供我们这群非专业人士茶余饭后闲谈所用,往往遭受着诸多批判。高中时,我们
人总是本能性的追求美好事物,诸如文章、小说之类。那些被所谓专业人士接受认同,并反复咀嚼回味的,往往被称为高雅;而这些大众化的文字,供我们这群非专业人士茶余饭后闲谈所用,往往遭受着诸多批判。
高中时,我们班曾经一度流行网络小说,班主任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曾调侃的说,假如他是国家总理,一定枪毙那些低俗作品的作者。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但细细分析来,究竟什么是低俗,什么是高雅?
以我那位老师的话为例,他所认为的低俗就是网络小说。我曾问过他原因,他的解释是因为那些小说不符合实际生活。例如穿越,只是那些无所事事的作者和读者凭空设想罢了。而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倘若真要时光倒流,穿越古今,是无法实现的。
可尽管穿越小说承载着形形色色的指责,为什么依旧能稳居畅销书行列呢?
我想,是因为它令当今社会的人们产生共鸣。生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瞬息万变,我们有时并不快乐,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疲惫、压抑,所以,我们幻想着异时空的生活,我们想穿越。尽管这并不现实,可读这些小说的同时,疲惫真的有所减轻。
纵观历史,社会不是绝对公正的,贪官污吏欺压百姓,自来有之。我们对其憎恶愤慨,所以当我们阅读到一部穿越小说,主人公穿越为皇帝,励精图治,给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时,会喜欢它,会与作者产生共鸣。而这小说也自然就成为畅销书。
还有一部分言情小说,描写那些完美纯粹的绝世恋情。又遭到了“爱情”专家的批判。理由是那种完美的爱情实际上并不存在。
首先,那些“爱情”专家们,你们是经历了多少沧桑,才对爱情如此失望?而我们这些俗人,倒宁愿怀着对生活的憧憬,对理想的渴望,对爱情的期盼,来读这些美丽得缥缈的言情故事。这不也正反映了我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吗?我们只是从别人的故事中,读懂真实的自己。我们向往爱情,追求爱情,所以我们与这些言情小说的作者产生共鸣。
曾经我与一位长篇言情小说的作者交流。她的成绩很好,在作品仅仅发表2万字时,就有3万点击率,出现在某网站的首页。我向她请教经验,她告诉我,经验就是写读者认可的,写得通俗些,让大众接受。
这几句话引起我的反思,文学专家毕竟在少数,而我们这些为生活而活的“俗人”去占了大多数,我们很难理解那些所谓的高雅。
什么是高雅?难道只有那些不被我们这种凡人接受的文章才是高雅?以鲁迅的《祝福》为例,学术界普遍认为它是通过对小人物悲哀的塑造来表答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可试问,在当今社会,有谁真正经历过祥林嫂的悲哀?恐怕寥寥无几吧。那些所谓明洋内外的专家学士们,真的与鲁迅产生过共鸣吗?他们是真心喜欢鲁迅的作品吗?还是为了赞扬而赞扬?
我相信,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鲁迅等人的文章对推动革命起了巨大作用,因为这些文章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当时的人们根据其所生活的环境能与鲁迅先生产生共鸣,鲁迅先生所反映的正是人们所追求需要的。可现在那些学者专家,经历过鲁迅先生经历的岁月吗?真的可以跨越时代,来切身感受历史吗?如果不能,那些美妙的赞扬又作何解释?
假如从可以从鲁迅故居中找出一篇他从未发表过的文章,以普通人的名义发表在网上,又可以掀起多少风浪呢?还会不会像那些名篇一样饱受赞誉呢?
我问过身边与我年龄相仿的朋友,休闲时,让你在偶像剧和《鲁迅全集》中选择,你会选什么?大家的答案几乎都是偶像剧。因为我们理解偶像剧中那种青春的狂躁,而我们很难理解《鲁迅全集》的真正精髓。
再来看专家们对高雅的定义,我冒昧的得出结论,似乎不为时代普遍接受的,就是高雅。现在是,恐怕古代也是。
以《水浒》和八股文比较,在古代似乎大众难以理解的八股文是高雅,而反正人们内心对恶势力反抗的《水浒》是低俗。可随着时间的沉积,我们不认识的《水浒》中的字,越来越多,其中我们不知道的语法句式也越来越多,直到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它了,这时,这部书才被定义为“高雅”!
多么荒谬,多么可笑!
我个人认为只有能很好的反映这个时代的文学,才是高尚的文学。这些文学不必有浮华的词语,不必有漂亮的句式,只要能真正反映人们的心态就好。只要让带着一身疲惫回家的人们可以在这文学中找到一丝心灵的净土,修养生息片刻就好。
如果在不为大众接受的高雅和反映时代的低俗中选择,我宁愿则这美丽的低俗,并为自己的选择鼓掌。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我食人间烟火,我喜欢通俗文学并坚决捍卫通俗文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