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落长安城
一场秋雨过后,天空变得格外清澈。仿佛在用微笑拥抱长安城中的每一个人。黄昏时分,诗人驾着马车来到郊外的乐游原。纵然他才高八斗,又在京城谋得要职,也掩饰不住内心的苦闷。朝廷里,尔虞我诈的朋党之争早已使他厌
一场秋雨过后,天空变得格外清澈。仿佛在用微笑拥抱长安城中的每一个人。黄昏时分,诗人驾着马车来到郊外的乐游原。
纵然他才高八斗,又在京城谋得要职,也掩饰不住内心的苦闷。朝廷里,尔虞我诈的朋党之争早已使他厌倦,纷繁复杂的处世之道也令他疲惫不堪。现在,他只想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写写诗、看看风景,来躲避那个他曾经拥有无数幻想,而今却早已面目全非的世俗名利场。
长安城的郊外十分幽静,落日的余晖洒向大地,照亮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一时间,使人被着漫天彤云和他身后美丽的夕阳深深吸引。他停住马车,走到山坡上,仰起头,放肆的欣赏这久违的天空。整个世界,似在努力向诗人展示它即将归于黯淡前的最后一季绚烂。
远处,南山的轮廓清晰可见,在绿叶蓝天和红日的映衬下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幅画似乎就是为诗人准备的,他从马车上取出纸笔,微微蹙额,随即一挥笔,一首五言绝句便跃然纸上: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罢了,罢了”,诗人摇摇头,这首诗也许是他最不得意的一首,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他令人称赞的凄婉绵丽的诗风,有的只是他内心无法倾诉的愤懑和忧愁。他将诗丢在风中,任其在空中飞舞,消失在山的那一边。
其实他知道,这首诗并没有被丢掉,而是永远的刻在诗人的心里。这一次,诗人没有再长吁短叹、抱怨一切,他头枕着双手躺在草地上,努力使自己忘掉现实,沉浸在被夜色吞噬前的夕阳中。
顷刻间,诗人感受到一种儿时曾经拥有的感觉。他记起了八岁那年在河南老家的那个夏夜:玩耍了一整天的他躺在凉席上,窗外,是夜空中闪烁的繁星,门外,是田地里聒噪的蛙鸣,母亲在身旁摇着蒲扇,轻轻拍打着他进入梦乡……
想起母亲,诗人的眼眶不禁湿润,从十六岁离家到现在,已有整整九个年头。如今,那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已成为国之栋梁,而当初年轻漂亮的母亲恐怕早已两鬓添霜。此时此刻,诗人多想知道母亲在做什么:或许,她正在一针一线缝补着儿子穿过的那件破旧不堪的长袍;或许,她正在昏暗的烛火旁读者多年前儿子寄来的那封已皱得无法阅读的信;或许,她正在西望长安,那个儿子当官的地方,双手合十祈求儿子平安归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渐渐西斜,最后消失在暮色之中。诗人起身,拂袖拭去眼角的泪水。向东望去,家乡似乎近在眼前,他仿佛看到母亲在微笑说:“孩子,莫要为娘担心,好好照顾自己,早点回来看看娘……”
想到此,诗人忽然转愁为笑起来:“李义山啊李义山,你为何这般为难自己,官场根本就没有你的容身之处。倒不如就此退隐这山水之间,仿古之陶潜、谢安,近之太白、摩诘,一骑白马,纵横于名山大川,三尺书案,徜徉于诗词歌赋,名句佳篇,从此过另一种生活,一种真正的诗人的生活。”
也许从此,唐朝少了一位优秀的官员,但此后世上便多了一位杰出的诗人,用他那凄婉缠绵的笔风,抒写世人心中难以表达的那份情怀,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莫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母亲,等我归来!故乡,等我归来!
说完诗人便驱车而去,留下一片茫茫夜色,静静地等待下一个黎明。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