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山盟终是幻

寸寸山盟终是幻

来临散文2025-10-17 19:18:25
在喧嚣的噪杂中,承载着无数破碎梦想的灵魂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窗外瞬息而过的景物,终究难以停留。就如那短暂瞬息的光阴,在不觉间已然走过了无数岁月。被滚滚红尘麻木的我们,可还曾仰望长空等待汐灼蘅浦,月湿白
在喧嚣的噪杂中,承载着无数破碎梦想的灵魂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窗外瞬息而过的景物,终究难以停留。就如那短暂瞬息的光阴,在不觉间已然走过了无数岁月。被滚滚红尘麻木的我们,可还曾仰望长空等待汐灼蘅浦,月湿白露?当韶华的誓言被尘绪所磨灭,当儿时的梦幻被现实彻底击碎,身体中只剩下空壳的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扛起父辈交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为九州开盛世”。少年的誓言回荡在耳中,背着行囊在红尘中谋去生存的楚客除却苦涩的笑,又还能为这曾经的誓言做些什么?少年的干云意气,终究无法改变这繁华如梦的古老国度。相反这繁华却让我们渐渐迷失当年的目标。生存!这沉重的担子压在我们身上,让所有青春意气都为之消散。可我们甘愿如此么?我们甘愿放弃豪迈的誓言而奋不顾身的投身名利之争么?时代成就一切——即便再不甘,你已无法回到先秦去感受百家争鸣。这个时代赋予的生存压力,我们无力改变,值得放弃豪迈,莫无声息的低头换取生存的权力。从今天来看,当年的誓言,并非是天真的痴人说梦,而是对这时代,对这国度的讽刺。当你们俯仰着我们,历数我们缺点,并怅叹垮掉的时候,你们可曾想过是你们造就的时代,造就这样的我们?家国天下,民族复兴……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也曾关注过。可当我们想以一腔热血投身其中时,却猛然发现红尘不过是名利场,你不上位,就无法生存。一个无法生存的灵魂,又如何去完成“为九州开盛世”的壮举?
“为往圣继绝学”。当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放目望去感受人海茫茫之际,我们可曾想过,“文明圣火,千古未绝”的华夏族,居然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虽然我们依旧固守这我们是炎黄子孙的观念,可我们十三亿人中有多少人曾读完《论语》,抄过《老子》?又有多少人写过魏碑,学过欧体?当我们蓦然回首在纷繁的历史典籍中寻找先人踪迹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根本就未曾了解过先人。“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在我看来这句话并没有错,至于它所引发的争议无外乎是因为若是承认这一点我们会失去了一个文明古国的噱头罢了。就如美梦被破碎一般,总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周庄非蝶的状态。我读过的文化典籍也并不多,与上文所言一般,我未读完《论语》,也未写过魏碑,从我最熟悉的古诗格律中,我们大可以看出这般残酷的现状,让我不得不相信这句话它的真实性——我们知晓平仄,也看得懂韵书,可谁知到当年柳三变想填上一曲《雨霖铃》所注意的不单单是平仄与韵部。词是倚声之学,虽然它早已在宋就脱离了作为音乐的附属地位,但它的音乐性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可今天的我们又谁能够凭着《乐章集》、《张子野集》寻回逝去千年,诸如《蝶恋花》、《临江仙》……这样的古音?“为往圣继绝学”当这誓言响彻神州之时,我们猛然发现,繁衍在这片大地上的“炎黄子孙”不过是当年元、清屠杀之后,所余下的废物的后裔。
“为天地立心”。韶华流逝,誓言消磨,往昔的豪迈早早的去陪伴骊山下的始皇。在这个以生存为最高目的的时代;在这个以遗族为主的大地上。没有文明,没有信仰……我们逐步接受着西式的生活,我们逐步承接了西方的文明。当古希腊罗马文明来到之际,为何我们没有学到一丝西方的社会哲学?市民的宽容、骑士的忠贞、教徒的信仰……在淳朴宏大的东方自然哲学磨灭之际,我们不再相信“上善若水”,也没有相信“上帝的罪孰”。所有市场化,所带来的功利性,遍布了整个赤县。这样你会突然发现,在日本人在与你将茶道之时,你会不知其所言;当韩国人在于你讨论屈平的时候,你竟不知道屈平是谁?为天地立心,所立的不是充满欲望的进取之心,而是宁静淡泊的自然之道。我们还未能成为社会的逐流,政治地位也被死死的压住,生存的紧迫让我们无法如先人一般安静的坐在书房中俯仰古今思想。但至少我们应当为我们自己疲敝而空虚的灵魂寻找一丝慰藉,寻找一片安息之地。这般说来,我们不在是“为天地立心”而是立心天地。固然东方自然哲学不能带给你金钱与权力,但它至少能成为你回家的路上的一盏灯火。你可以不懂五音十二律,你可以不讲儒道墨法,你更可以在日本人说钓鱼岛是日本的,韩国人说孔子是韩国人时破口大骂,但你必须要有属于东方的灵魂——宁静淡泊,侠道中庸。若是没有它,你又有怎么资格骂别人呢?醒人之前,必自省。日韩不过是无耻了一点,他们由始至终都未曾忘记自己身上所流的是先祖的传承,而在指责他们的你,却连先祖的最后一丝血脉都淡薄了。你凭什么去指责别人?
旅途尽了,走出车站,四顾周身,一丝悲伤由心掠过——这茫茫大雾所笼罩的九江城,可还有当年李青莲隐居的匡庐峰,可还是当年白香山遭贬的浔阳城?无论是与不是,如今我已然失去诗魂,吟诵江南烟雨了。

癸巳正月十七与九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