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中华艺术瑰宝

唐三彩——中华艺术瑰宝

褶衣散文2025-11-19 13:04:51
说起洛阳最有名的自然是“洛阳三绝”了,游石窟、赏牡丹、吃水席。不过,在我看来,洛阳还有一绝必须提及,那就是买三彩了。唐三彩是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据说是从隋代以前的“青瓦陶胎
说起洛阳最有名的自然是“洛阳三绝”了,游石窟、赏牡丹、吃水席。不过,在我看来,洛阳还有一绝必须提及,那就是买三彩了。
唐三彩是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据说是从隋代以前的“青瓦陶胎粉彩”和单色釉彩陶塑,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唐三彩是一种陶器,铅釉陶,按质地分,它应属于琉璃。因为它是用红、绿、黄三种釉彩组合涂胎窑烧而成,又创始于唐代,故名“唐三彩”。
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人类在原始时期就有了陶瓷制作。进入唐代,经济繁荣兴盛,文化艺术群芳争艳,陶瓷艺术日臻完善。唐初至武则天执政前,是唐三彩烧制的起步时期,这时候的陶器,准确地说还不能是三彩,只能称为“一彩”,因为其多为单一色釉而不是色彩斑斓的三彩,品种较为单一。武则天至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代极盛时期,同时也是唐三彩的极盛时期。此时的唐三彩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其花色品种之多,做工造型之细腻,人物表现之丰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唐王朝的强势国运一样,雄风浩荡,鬼叹神惊。可惜,这种好景没有持续多长,到了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的“安史之乱”,随着安禄山和史思明大军的铁蹄肆虐,随着唐玄宗避乱入蜀栈道中凄切的雨霖铃声,唐王朝的政权基础已经彻底动摇,政治经济状况江河日下,唐三彩也成了英雄穷途,美人迟暮,这位风光一时的一代陶王终于铅华尽去,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只留地下一片璀璨的记忆,等待千年后的发现者细细品味。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作为一种色彩斑斓的陶器制品,在中国的陶瓷制品大放光彩。洛阳作为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毋庸置疑成为唐三彩的发源地。唐三彩多是唐人的随葬品。在极兴华丽之风的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股厚葬之风,厚葬之风使唐三彩的烧制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发达的对外贸易也使唐三彩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至公元9世纪,通过从东、西两京出发的丝绸之路,唐三彩开始向外输出。唐三彩作为大唐盛世象征的珍奇艺术品之一,被骆驮驮着,被海船装着,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到中亚、西亚等广大地区,成为那里上流社会摩娑把玩的心爱之物。在近、现代,世界上的不少国家都相继出土了唐三彩。唐三彩风靡天下时,一些国家倾幕她的绝代风采,还造窑仿烧,著名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三彩”和日本的“奈良三彩”,这些三彩斑斓陆离,各具特色,但上面都能看出唐三彩的迷人风韵。
然而,唐三彩的盛名,也只是清代末年才开始的。以前,人们对它并不认识。由于交通不便,盗墓者发现易碎的唐三彩,也往往以砸碎了结。清光绪末年,因为修建铁路,洛阳城北的许多汉、唐墓葬被挖掘出来,这样,墓葬中的唐三彩被带到北京古玩店出售,唐三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才引起金石学家、考古学家的关注和认可。于是,便有收藏家特别是外国的中国文物收藏者们,以高价买走许多珍品,这就吊起了盗墓者和古董商的胃口,一时间盗墓之风盛行,整个邙山被挖得千疮百孔。而做假者也看到有利可图,唐三彩的赝品也越来越多。唐三彩是模制成型的,用真品翻模比较容易;烧造工艺也相对瓷器简单,再加上唐三彩的釉色几乎没有一件完全是一致的,造假时对釉色的要求,比对瓷器的釉色的要求低得多,所以,唐三彩成为古陶瓷门类中作假数量最多、质量最高、也最容易使人上当的一个品种。从民国初年到现在,古董市场上,赝品的唐三彩就没有断过。
经过劳动人民的不断创新,唐三彩的釉彩色在赭、绿、黄三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蓝(最为名贵)、黑、白、紫等多种,但人们仍一直喜爱沿用“唐三彩”这个名称。唐三彩有三彩的,也有单彩的。三彩的多用浅黄釉打底,然后用绿、红等色釉补衬,风格富丽堂皇;也有的以褐色为主基调,再辅以绿、黄等色,少用蓝彩,釉色凝重而深沉。
唐三彩的造型有俑和器物两大类。俑包括人和动物两种。前者有武官、文官、贵妇、男僮、女仆、胡人、乐舞杂技,以及人兽合体的镇墓兽;后者有马、骆驼、驴、牛、羊、狗、狮、虎等。俑类都是作为明器殉葬的。器物包括生活用具和模型两种。前者有盛器如尊、壶、瓶、缸、碗、盘、杯,文房用具如砚台、水注,室内用具如唾壶、香炉、枕;后者如房屋、仓库、厕所、假山、车、柜等等。唐三彩的艺术造型既是鉴定唐代文物的标准器,又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比如,唐三彩女俑中的眉毛式样就有很多种,有一种眉毛只是一个小黑点,可能是被称为“垂珠”的一种眉形。而强壮有力、神态潇洒的武士俑和天王俑以及肥壮丰满的马、骆驼等,充分表现了大唐国力的强盛;从脸部稍胖、体态丰满的女俑,可以看出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
唐三彩的代表是“三彩马”。马是唐三彩的不易题材。“三彩马”是唐代雕塑艺术品中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唐朝工匠做马时总是将其放在最高等级上来塑造的,把马的形象和精神升华为大唐盛世精神的体现。唐代为开拓疆土,设太仆寺,加强马政。马在唐朝有很高的地位象征,谁家的马越多就预示家财越多,当时行礼也是以马的优劣多少为标准,故而唐三彩中马的造型是最多的。“三彩马”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
“三彩马”的造型特点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唐三彩各种形象的马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线条流畅,骨肉停匀,神完气足。每匹马都有着独特的动感造型,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马颈或伸展、或收缩、或左顾、或右盼,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即使是站立的马,其眼部也是有动态的,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再加上斑灿绚丽的彩釉,使马的造型更是不同凡响。“三彩马”的头、颈、胸、背脊、肚腹、臀部、腿蹄的结构,用富有弹性的线条,既流畅又有力的组成形体,变化自然,生机勃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的一个体现。尤其是肥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