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予乐湾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渭偷闲学少年。”——宋?程颢《春日偶成》(一)翻开《千家诗》的首篇,翻开了一个陈酿千年的春天。顺着宋诗的韵律,沿着程氏兄弟的沧桑足迹,乘着周敦颐的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渭偷闲学少年。”——宋?程颢《春日偶成》
(一)
翻开《千家诗》的首篇,翻开了一个陈酿千年的春天。
顺着宋诗的韵律,沿着程氏兄弟的沧桑足迹,乘着周敦颐的理学遗风,探寻《春日偶成》的灵感之源,探寻《太极图说》的成思之秘——追寻一个曾经失落的梦。
漫步在以宋人诗句命名的土地上,沉醉在宋诗的古老意境中,见悠悠耒水滚滚而来:穿过高山峡谷,穿过层层梯田,穿过一座座古朴的村庄,历经坎坷,几经跌宕,在此处渐平渐缓,并很自然地绕了一个S形的大弯。
于是,一幅天然的阴阳太阳图便梦幻般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此时的我,惊诧之余,不免徒生迷惘:天造地设的自然,竟是如此的巧妙?简直就跟周老夫子《太极图说》图中所画的一模一样!
突然,我不由自主地从我的记忆深处搜出一句不知从何处捡来的语言:“物生两仪,两仪生太极,太极生四象,四象生八封。”
不知是否与此有关,或许一点关系都没有。
实在太深奥了!世间万物皆是如此吗?立人之道也是如此吗?
何必苦苦追问,还是让它顺其自然吧!
(二)
沿河岸清幽小径缓缓前行,微风轻拂,送来阵阵香馨,令人心旷神怡:有桃李的芬芳,有紫云英和油菜花的郁香。顺香寻望,只见漫山的桃李在争奇斗妍,遍野的紫云英和油菜花在欣然怒放。
岸边的杨柳,树梢上早已爬满了绿叶,丝丝缕缕垂到水面上,随风荡起层层涟漪,发出轻柔的声响。
如乡间牧童吹奏着柳笛,又像乐坊女子拔弄着琴弦……
偶有点滴阳光从树叶漏了下来,波光鳞鳞,点点闪闪,如一粒粒珍珠跳跃在丝帛上,又像颗颗宝石镶嵌在碧玉上,闪烁着生动而瑰丽的光芒……
声与光的交织,音乐与色彩的组合,把人带进了一个如诗如梦的美丽殿堂。
(三)
复前行,有歌声从河面飘来。
似田园牧歌,如情歌对唱,像渔歌互答。
歌声渐渐清晰:“……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不正是程颢所作的《春日偶成》吗?
是谁在歌吟?难道是程颢故地重游,在此重吟旧作?
我不禁轻声问道:“程老前辈,现在安好?”
不知我是否可以这样称呼?也许我没有这等资格!因为我不是诗人!
须臾,歌声已飘到眼前。见一对青年夫妇正划着一叶小舟逆流而上。原来,正是他们在吟唱。
我的心为之一振:他们也是诗人?他们是程颢的第几代弟子?一问,其实他们只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
哦!我几乎忘了,他们本是从宋诗中跳出一个诗眼啊!
夕阳西下,牛铃声声,牧笛唱晚。岸边村舍的青瓦屋顶,已升起缕缕炊烟。
予乐湾濡染着朦胧暮色,更加诗意盎然!
(四)
予乐弯明媚的春色,浸透了我卑微的灵魂,一个失落的梦在此有了归宿,终于我回了一个崭新的自我,虽受益非浅,却也有些淡淡的遗憾:
如果略去河边那条横穿而过的柏油马路和那些飞驰而过的大小车辆——把它改成一条古老的驿道和一些辚辚的马车;
如果略去村落中那些钢筋水泥构造的小小洋房——把它改成一些青砖火瓦的古老民房;
如果略去那些参差不齐的水泥电杆和穿梭空中的电线电缆——把它改成参天大树和飞翔的鸟儿;
如果略去那些在田野上轰鸣咆哮的拖拉机——把它改成一头头哞哞叫的黄牛或者水牛;
如果在河岸再增添一些苍老的柳树,如果在河中再增添一些小舟,如果在村旁再增添几座酒肆……
如果没有如果,那将是一个多么令人留恋令人回味的春天啊!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