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便是修炼“付出爱”的开端

走向社会便是修炼“付出爱”的开端

李煜散文2025-10-17 19:21:38
走向社会便是修炼“付出爱”的开端那是几个月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因要弄懂一个电脑操作方面的问题,抽空找到了在教育局工作的同学。走进同学的办公室,我看到一对母女已经先期坐在那里了。听了她们交谈,才知
走向社会便是修炼“付出爱”的开端

那是几个月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因要弄懂一个电脑操作方面的问题,抽空找到了在教育局工作的同学。走进同学的办公室,我看到一对母女已经先期坐在那里了。听了她们交谈,才知道那女孩是大学毕业生,中年妇女是其家长,也是来找我同学咨询,甚至可以说是求教和求助的。那位家长年纪不大,四十多岁,贤淑端庄,言语不多,但脸上写满无奈和无助;那位学生眉清目秀,聪慧机敏,但眉宇间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困惑和焦虑。听那大学生说,她已经毕业一两年了,也试着出去找过几回工作,都因工作不理想或薪水太低而放弃。目前,年纪已经二十大几,工作没工作,朋友没朋友,整天赋闲家里,心里不是滋味。她想继续复习,争取参加研究生考试。但不知是先应聘参加工作好,还是待在家里复习应考?这是她们母女求教我同学的主要问题。
我同学给我介绍,那孩子基本条件很好,正规大学本科毕业,成绩很优秀,基本素质也较高,她性格较好,人也聪明,并要求上进。但在先参加工作还是先考研的问题上,却有些拿不定主意,特别是经历几次求职的失败后,更是感到无所适从了。我和同学的意见都是主张她先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边工作边迎考。同学要她端正心态,转变观念。并为她介绍了一个与她同龄,但条件比她差许多的女孩的情况。同学说那女孩毕业后,不挑不拣,很快参加了工作。工作后她经过不懈努力,不但通过了职称考试,取得了相关从业资格,而且进步非常迅速,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我因为一直对这些要求上进的青年很赏识、很关注,所以,我也冒昧地插了几句言。我也是主张先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其原因有三个,一是只有走向社会,才能融入社会,才能保证你的思想、知识、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能做到思想永远鲜活、年轻,永远与时俱进。否则,你“躲进小楼成一统”,连什么时候有职称考试或招聘录用的信息都不知道,只能被社会边沿化或无形抛弃。二是针对这位青年存在参加工作可能因为工作太忙,影响考研的顾虑。我谈了人是惰性动物的理念。我说,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一般是的压力越大,创造力越强,进取心越足。一个人在家里,如果不是自律能力和自觉性特强,恐怕很难坚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复习。加上信息不灵,无人交流和互相帮助、激励,要想考上研究生,恐怕也困难。三是走上社会后,能更多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包括以他人为镜,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促使自己的人格迅速成熟起来、素质丰满起来。这些都是比专业知识对人生更为有用、更宝贵的东西。另外,参加了工作,就积累了工作经验和宝贵资本。现在有些单位招人,首先就要求你有过工作两年的经历。这也为今后进步奠定了基础。
那对母女在与我们的交谈中,眉目渐渐舒展开来,最后也高兴愉快、一再道谢地走了。但她们回去后作了何种打算或怎样的调整,我不得而知。不过,自她们走后,她们那困惑、焦虑或无奈、无助神情却一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我想,大学毕业后何去何从,这是许多青年和他们的家长面临的带普遍性问题。我一直认为,那天与她们的交流,并没有把问题说透。今天我还想补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她们有机会能看到。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在一次题为《生命中追寻的爱》的演讲中指出,一个人一生追寻爱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自私的爱、叛逆的爱、浪漫的爱、温馨的爱、困惑的爱、深藏的爱等。青年人大多处在“叛逆的爱”的阶段。那天,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那个女孩接了一个电话,而其母亲向她追问电话的情况时,孩子立马就显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和不愿细说的反叛神情。我当时想,这孩子正处在叛逆阶段呢!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刘墉先生的忠告是让孩子学会付出爱,而不是给他灌输太多的爱。“因为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沉重的。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不是黄金,最重的是爱。”刘先生还说:“这世界上,一个人会被爱压垮,而不是被付出爱这件事情压垮。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当你发觉你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当你自己觉得空虚的时候,这时,你不需要去接受更多的爱,那只可能害了你,而是要想办法去付出爱。”
看了这些话,我联想到当我的朋友在孩子读高中时,再到学校为孩子送伞或送衣被时,孩子不但不高兴、感谢,反而反感不开心的往事,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大了,他认为他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中这些琐事了,大人再给他过多的爱,便让他在同学面前做不起人。还有,我在孩子高考时总是一个劲地告诉孩子不要紧张,考得好与坏没关系,满以为没有给孩子压力。但另一方面却对她的一切倍加关注,生怕她有什么闪失。今天反思,这样做,同样是错误的。我们虽说口头上没有要求她考个什么重点大学,但这些多余的爱给她的压力可能更大。孩子懂事,口里不说,实则心里负担很重,生怕考不好对不住父母的关怀。
所以,在孩子叛逆期更多的要引导孩子学会付出爱。他付出了爱,他就会觉得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有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如何学会付出爱,一个重要的办法是走向社会,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尽力回报父母和社会,而不是做“啃老族”或家庭、社会的包袱。据刘墉先生介绍,美国哈弗大学的威廉教授经过十几年的追踪调查,发觉在中学叛逆时期打工或者帮助家里头做生意、参加社团活动的孩子,当他们进入社会后,他得高薪的机会比那些不这么做的要多1倍,人际关系要好4倍,他失业的可能性要小15倍。所以,及早地步入社会,接受付出爱的实践和修练,是有利于孩子成长和进步的。我们这里有句俗话,叫做“爷不死,崽不大。”孩子一直处在父母羽翼的庇护下,是长不大的。必须让他自己去经风雨、见世面,学会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付出爱。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我们周围有些的家长,他们总是怕孩子吃亏受累。有的一见孩子干脏活、累活,就伤心难受,哪怕孩子工作时间长点,待遇低些,也要求孩子换工作,跳单位。我曾见过一些更为恶劣者,他们给孩子从小灌输的是耍小聪明、占他人便宜的思想和技巧,而且,还往往自以为高明、得路。他们从来就不知到应该给孩子传授付出爱的理念和本事。到头来,这些孩子要么受到社会的良好影响,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要么就完全接受其父母的错误教育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