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印象

镇江印象

句法散文2025-10-17 19:32:28
街市、大西路、博物馆在苏南的城市群中,镇江的处境大概最是尴尬,既没有南京那样作为省会城市的尊崇,也不像苏、锡、常三市,拥有经济发达城市的显赫;虽然尚顶着一个“地级市”的名头,但在一干世人心中,地位恐怕
街市、大西路、博物馆
在苏南的城市群中,镇江的处境大概最是尴尬,既没有南京那样作为省会城市的尊崇,也不像苏、锡、常三市,拥有经济发达城市的显赫;虽然尚顶着一个“地级市”的名头,但在一干世人心中,地位恐怕早已经落在昆山、江阴、常熟等新兴的“县级市”之后了。沪宁高速公路大都在苏南几市的市区边缘穿越,唯独对于镇江,却远远绕过,以于于必须修筑十几公里的匝道,才能通往市区。
驱车穿行于镇江市区,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人不多,楼不高,一个娴静的小城。既便是在闹市中心,街上也鲜有无锡中山路上那样的汹涌人潮,街道两侧大都是两三层的建筑,极少看到十层以上的高楼,更不用说有像无锡摩天360那样的钢筋水泥怪物了。比较而言,镇江的城市街头倒是更有几分像南京:马路旁一边一排的法国梧桐,浓荫匝地,给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宁静和幽远。
我预订的旅馆位于镇江的黄山北路和大西路交界处。“大西”路,这个路名不知从何而来,在我不多的知识储备中,只知道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建立的政权是用了这个名字,但那是在成都,跟镇江应该毫无关系吧,所以想来,大约还是因为这条路地处城市西部的缘故。
就我个人感觉,大西路是镇江市区一条很有特色的道路,除却格外的幽静不说,更在于街道两边,大都是上了些年头的建筑,有近代和民国时期的,也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西混杂,古今交映。最好玩的是,一些商店的经营模式,居然还采用是二三十年前国营百货商店的那一套:一排排柜台,将客人和商品隔得远远的,要取东西,对不起,只能请营业员传递了……我甚至想,如果在大西路上拍一部那个时代的老电影,很多场景恐怕都不用刻意布置,直接照搬来就是了。
大西路往西,一直走到底,就是镇江博物馆,镇江博物馆由原来的英国驻镇江领事馆改建而成,古旧的西式洋房,屋楣上还镌刻有“1890年”的字样,有着浓浓的历史沧桑感。

西津渡街
与镇江博物馆比邻而居,一座矮墙相隔,由数十级石阶沿坡而上,可见一道雕花砖砌的券门立于坡顶,上书“西津渡街”字样,穿过这道券门,展现眼前的便是经历了千年历史的“西津古道”了。整个西津渡街为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弯曲小道,全长约1000米。最引人注目的历史遗存当属一座建于元代的过街白色喇嘛塔,又称昭关石塔、瓶塔,至今已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据说与北京老城中的白塔寺还有着嫡亲渊源。其余的建筑则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虽然前两年中央电视台《新“话说长江“》栏目曾有过浓墨重彩的介绍,但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西津渡街还是犹如一位小家碧玉,养在深闺人未识,即使是在国庆节这样的假期里,古街上仍然游人寥寥,惟有店铺门口的竹椅、木凳和时不时窜出的京吧狗透露出宁静中的生机。
西津渡曾是古代横渡长江的重要港口,街口一处展示着近年的考古发现:街道下面叠压从清代到唐代的历代路土遗迹,一层更深一层……说明千余年来对古街的修筑、使用从未中断。西津街坡道上的青石板中间有一坡面,坡面当中留有深深的车辙,这些车辙痕迹据说便来自当年运货所用之独轮车,俯察这些历史的印迹,可以遥想当年西津渡人来货往的繁盛景象。
西津街走到底,有一块高耸壁立的石崖,名叫蒜山石崖。据说当年石崖之下即为滚滚长江,然而随着岁月流转,原先紧临长江的西津渡口,自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泥沙淤积,导致江岸北移,当年拱卫西津渡口的蒜山石崖,如今距离长江江岸竟已有300多米的距离,一条新建的长江路横亘在当年的西津渡与滚滚长江之间。沧海桑田,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吧。
西津渡基本上保存着原生态风貌,古风犹存,而且不收门票,很值得一去,在这儿郑重推荐一下。

北固山
除了西津古渡,镇江最有名的景点自然就是一般所谓的三“山”名胜了,依知名度大小排列,分别是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然而如果让我来推荐的话,次序恐怕得正好倒过来才行。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的东侧江边,与金山、焦山遥遥相望,互成犄角之势,虽然高仅五十余米,却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形势险要、风景秀丽,被梁武帝誉为“天下第一江山”。在中国文学史上,北固山更是久负盛名,李白在《永王东巡歌》的诗中写道: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辛弃疾更是在这儿留下了两首传诵千古的不朽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而山顶的甘露寺,又是《三国演义》中“甘露寺刘备招亲”故事的发生地,几百年来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我是黄昏时分才去的北固山,因为时间紧迫,暮色中只草草在山上转一圈就下来了,很多景点都没来得及细细驻足玩味。临到出公园大门前,看到一块石碑,上面镌书几个大字:宋丞相文天祥京口脱险处。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文天祥的《指南录》中,有题为“京口脱险”组诗十五首,详细记载了整个事件经过——原来发生地就在此处!历史和现实一下子拉得如此之近,令人不胜感慨唏嘘。北固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此山的一石一亭、一楼一宇、甚至一草一木,几乎都有一个典故或传说在其中。小小的一座山,居然浓缩了那么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在全国的景点中,恐怕也为数不多吧。如果日后有机会,北固山,我想,当必要再细细重游一次。

焦山
焦山在镇江市区东北的大江之中,算是江心的一个小岛,离南岸大约有百米之遥,不过长江泥沙确实淤积得很厉害,估计用不了多少年,就当会与陆地相连接;如果那样的话,焦山的风景势必将大为逊色。不知镇江当地人士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有何补救措施,但沧海桑田,恐怕也非人力所能违抗吧。
如今上焦山,除了轮渡,还可以坐索道缆车,缆车直上焦山顶峰,如此省却了登山之累,却也没了登山之乐。焦山山顶新建了一座万佛塔,登塔便可一览长江浩荡东去的壮观景致,可惜一张门票竟然要价30元,太离谱了点,悻悻作罢。在山顶转了几转,林木遮蔽,也望不见一丝长江的影子,只好往山下走——后来才知道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