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蜗居》,说房子
时下热播而富有争议的电视剧《蜗居》,每个人看后都肯定会心情沉重(富裕者除外)。因为它反映的是近年来世人最为关心的房改后的房价疯狂飞涨的社会问题,也是当今都市白领们光鲜外表下那不堪重负的生活压力的真实而
时下热播而富有争议的电视剧《蜗居》,每个人看后都肯定会心情沉重(富裕者除外)。因为它反映的是近年来世人最为关心的房改后的房价疯狂飞涨的社会问题,也是当今都市白领们光鲜外表下那不堪重负的生活压力的真实而残酷的写照,更集中对官场腐败、包二奶、房地产界的官商勾结、拆迁钉子户、低收入群体、房奴、反腐败等等当下热门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无情而现实地披露。难怪播出不久,《蜗居》就成为了今年继《潜伏》之后又一国人关注、有着社会轰动效应的精彩的电视连续剧。一看标题《蜗居》,人们都知道必然与房子有关。可没有想到的是编导演们把身为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硕士男女(海萍夫妻)的都市白领为了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蜗居”,却经历了那么些真实生动催人泪下的悲情故事。围绕女主角海萍为了能够生活于她向往的大都市生活,并立足于这个大都市(有套自己的房子),与她相关的亲人都贡献了自己的所有:父母献出了几十年的所有积蓄;丈夫为了赚钱险些坐牢;特别是她的妹妹海藻更为了她们的姐妹深情而由一个纯情善良美丽的少女渐渐沦落于心甘情愿做贪官的情人!而且她还已经有个真心相爱的男朋友小贝,也乐于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当然,最后只能被人鄙视而唾弃)。虽说人各有志,人们在选择各自的生活方式时有各人的自由权利。可有时候的选择是在不经意间让环境所逼。《蜗居》中姐姐被经济所逼,尽量开源节流;妹妹被姐妹深情所逼,为姐姐筹资不惜甘做“小三”。后来,虽然姐姐知道了妹妹的堕落,却因为时尚妹妹的“现实说教”而无可奈何。
其实,对于《蜗居》的评论我不想说太多,网络上已经有大量的评议和褒贬。在此,我想说的是由《蜗居》中的悲剧而引发了自己对事关国民生计房子问题的探讨。
“居者有其屋”,这是自古就有的名句。但是,这个屋可大可小,可富丽可简陋,可有产权,也可无产权,这都需要由各人自身的经济条件来决定,就是要量力而行。如果一味和人攀比,不自量力而强行为之,就可能象《蜗居》里的主角那样成为“房奴”而引来太多的不幸。当然也会有比《蜗居》更悲哀的故事出现(比白领更低层次的人们)。
社会在进步,国民在富强,城市在发展,人口在增加,生活在提高,国人对房子的需求肯定会随之而增长。房地产业本来也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房地产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房改前那样由国家统一分配住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房地产市场化也就非常必然。
可是,在房地产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近些年的疯狂涨价趋势却有些不正常。这中间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些有钱人的故意炒作!大家知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炒房团各地都有就是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各地楼盘中大量售空而少有人居住的现象普遍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社会竞争发展中因为各人智慧有区别,学历有高低,技能有大小,机遇有差异,各人的收入肯定不可能统一,加上这些年的改革开放更让贫富差别加大。一方面是低收入人群在为“居者有其屋”而拼命奋斗;另一方面是富裕起来的人还想更富而炒股票,炒房地产。炒股票可以说那是合理的投资行为,是有钱人相互博弈的合理场所,也为上市公司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可如果在普通的房地产市场这样炒作,那就是人为地抬高了房产价格,是有意与普通购房者争抢市场。如果没有这些炒作者囤积数套,或更多房子,房价无论如何也不会远离房价成本而疯狂飞涨!
国家设有房地产管理局,各地也有相应的机构,应该说对全国所有城市乡镇的房地产市场及产权归宿都了如指掌,为什么就不能够对那些恶意炒作房地产者加以限制呢?!国家对外商购房都可以合理而有效地加以限制,为什么就任由国内炒房团操纵房地产市场呢?!
如果国家出台每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或最多两套普通住房(高档房子可除外),我相信这个疯狂的房地产市场就会朝着正常的、合理的价值走向而前进。进而,避免更多《蜗居》悲剧的发生,使社会更加和谐。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怎样面对 “行为不良学生”
下一篇:传说中的总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