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听到的最好的新闻(修改稿)
据新华社专电,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共造成30多人丧生。死者中有一名纳粹大屠杀幸存者,这位76岁的教授在保护学生时被凶手射杀。遇难教授名叫利维乌·利布雷斯库,已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教授20多年。枪
据新华社专电,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共造成30多人丧生。死者中有一名纳粹大屠杀幸存者,这位76岁的教授在保护学生时被凶手射杀。遇难教授名叫利维乌·利布雷斯库,已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教授20多年。枪击案发生时,他在罹难前曾堵着教室的门不让枪手闯入,救了一些学生的性命。他儿子乔·利布雷斯库在特拉维夫接受美联社电话采访时说:“我父亲用身体封住了门,要求学生快跑,学生开始开窗跳下去。”看到美国枪击案的这个新闻,我除了对逝去生命的挽惜和对美国枪支管理制度的质疑之外,并没有认为这个国家频频发生的枪击案有什么特别的新闻价值。然而今天这条并不起眼的新闻却让我震憾了,而且可以说是非常震憾,内心久久没有平静下来。
这条新闻很简短,没有更多的细节,也没有什么评论,更没有通常的煽情。简短而干瘪的一小段文字,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真实得让人心痛的故事,它发生在遥远而陌生的国度。
整个上午,我在仔细地揣摩着当时的情节,体味着利维乌·利布雷斯库教授的从容。愈是如此,我的内心愈是十分的崇敬和神圣起来,神圣到不敢妄加评论和臆猜的程度,唯恐亵渎了利维乌·利布雷斯库教授圣洁的灵魂。
可能由于文化的隔膜、地域的阻断和主流媒体的冲刷,我们常常深藏于井底,龟缩在自家的院落里自得其乐,对于外面的是非沧桑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的传统,尽管有时未免坐井观天,自以为是。
这实在是不好。而且会经常出问题。
实在是忍不住,我还是把这个简短的新闻分开来小心翼翼地说,如果无意中冲撞了利维乌·利布雷斯库教授的灵魂,或者根本就是以小人之心斗君子之腹,那就请求利维乌·利布雷斯库教授原谅吧。
首先,把利维乌·利布雷斯库教授本人与他的职业分开来说说。他是一个好人,一个绝好的人,但仅仅如此表述显然是苍白的和不妥当的。在教授的灵魂中,他的一生显然既不像我们这些俗人,仅仅为自己活着。也不像我们的媒体宣传英雄人物时所称的那样,把自己全部人生都奉献给了他人和这个社会。我敢猜,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只是把活着的最重要的意义而不是全部的价值放在了为他人而活着,所以教授就活得非常朴实和真实,在这个事件没有发生之前,他只是一名平凡的教授,一个普通的人。然而这并没有妨碍他坚持自己的人生信仰和人生价值观,他看上去默默无闻,但的确不同凡响。所以当孩子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贡献了出去,哪怕收效甚微。
然后,再说说他的职业。他从事的是一个人类最伟大的职业。他深爱着他的学生,哪怕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为他们倾注了无私的爱,爱他们如同爱自己的家人和儿女。在教授的心目中,这就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启码的品格,当然,这在平常的教学生涯中并不显眼,但关键的时候他就能够做到毫不犹豫!用自己的身躯去抵挡罪恶的子弹。
这个让全人类尊敬的老头儿!
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诸报端的太多的抵毁与谩骂,太多的策略与斗争,太多的狭隘与极端,简直把人世间本来应该推崇的美好和圣洁统统淹没掉了,这实在是一个悲哀的事情。小时候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有太多的政治色彩,腐朽、没落和鄙夷是用得最多的词语。后来了解的多了,思考的多了,渐渐恢复到了本来的认知,但今天确实到达了震憾的程度。
不妨瞥一眼身边依旧忙碌的人们,实在没有一个合适的话语来形容这个混乱的群体。什么人生的信仰,什么职业的操守,全被现实的利益淹没和取代了。人与人之间变得麻木,也变得单一起来,除了利益,什么也没有。所以我们对父子对簿公堂,兄弟反目成仇,人情冷漠如冰也就不再奇怪和疑惑了。用一句普通地话来概括,平常得看不到一点希望。
《北京人在纽约》蒙蔽了一代人的眼睛,确实不是个好片子,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怎么能有国度、人种之别呢?我在想,与之恰恰相反的是,西方人在物欲的面前表现得比我们更有定力、更绅士的多,尽管他们也有诸如哥郞台或者阿尔巴贡之类的人物,这其实是老早的事情了。但我们几乎全民一致的趋之若骛确实显得不够厚道和不甚体面。写到这里,我忽然更加理解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对未来如此的悲观。
还是给大家和自己留点面子吧,心知肚明的事情还是别啰嗦为好。
让我们默哀三分钟,深刻悼念这个伟大的美国教授吧!
利维乌·利布雷斯库教授,安息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谈谈建国大业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