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徵的民本思想及现实意义

论魏徵的民本思想及现实意义

贱室杂文2025-10-17 19:42:33
中国古代早期的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民本思想。西周初年就有“敬天保民”的思想产生。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贵
中国古代早期的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民本思想。西周初年就有“敬天保民”的思想产生。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荀子提出“君,舟也;民,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民本思想。
初唐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魏徵(公元580——643年),河北省馆陶县人,唐太宗时任宰相,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代名臣,其民本思想更是闪耀着时代的光辉。魏徵辅佐唐太宗十七年,素以“犯颜直谏”著称于世,一生崇尚廉俭,是开创“贞观之治”的主要大臣。今天我们研究认识魏徵的民本思想,学习魏徵的精神,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魏徵接受并发展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民本思想,从根本上说魏徵的思想基础就是民本思想。“以民为本”“宽政爱民”,魏徵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民为邦本思想,发展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儒家思想,成为魏徵参政治国的指导原则。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君明臣贤,相得益彰,魏徵提出的治国安邦之道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唐太宗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使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社会秩序稳定,开创了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局面。
魏徵虽以谏臣著称,但在他写给唐太宗数十万言的奏疏、谏言和著述中,其核心思想应是民本思想。他反对帝王追求个人生活的享受,反对奢侈腐化,要与民生息。贞观初年,唐太宗曾对臣下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几年之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贞观四年,全国判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也。”(《旧唐书。太宗本纪》)唐太宗曾经兴奋的对长孙无忌等大臣说“贞观之初,上书者云,宜振耀威武,征讨四夷,唯徵劝我偃武修文,中国安,四夷来服,……徵之力也。”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要在洛阳建造飞山宫,魏徵上书反对:“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穷困,以致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反正,宜思伊之所失,我之所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唐太宗采纳了魏徵的谏言,立即停止飞山宫的修建。同年四月,魏徵上奏《再论时政疏》即《谏太宗十思书》,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题,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从十个方面阐述了“积德义”的具体内容(即十思)。魏徵指出若能做到“十思”则天下可垂拱而治。这是魏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语重心长,针对唐太宗渐生骄奢而投下的一剂苦口良药。文中明确指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一再告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魏徵辅佐唐太宗的过程中,前后所谏二百余事,均是以民为邦本,安民、爱民为中心的。魏徵从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出发,为唐朝基业的巩固,呕心沥血,犯颜直谏,刚正不阿,一再劝谏唐太宗汲取隋亡的教训。
魏徵谏言的思想核心,有它两方面的进步意义:一方面是为了壮大唐帝国的国力,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对下层劳动人民休养生息、对经济的恢复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魏徵汲取古代思想家的精华,认识到人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能安民者天下自安的道理。
魏徵民本思想的产生,同他的社会地位是有密切关系的。他少时孤贫,曾出家为道士,后来又参加瓦岗农民起义军,与下层劳动人民比较接近,因而也能够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爱民主张。
纵观魏徵给唐太宗的奏疏、谏言和其它论文,是以著述当谏书,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在他的全部论述之中。如“君,舟也;民,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古训,被他反复引用来规谏唐太宗。在他为唐太宗主编稽古致治的教科书——《群书治要》中,记录有这样一段话:“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与天下同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归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得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六韬》这些精辟的古训,代表了魏徵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历史是一面镜子,有它的承继性和借鉴作用。认真学习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同时注意防止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是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反腐倡廉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从人民当家做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所以魏徵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一贯强调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福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曾响亮明确地向全党干部提出要学习魏徵刚正不阿、廉洁自励、敢于向唐太宗讲真话提反对意见的精神,来惩治在我们党内一些干部中滋生的说假话、搞浮夸、追求享受、怕艰苦的苗头。还说,唐太宗能听魏徵的反对意见,兼听则明,把唐朝搞的兴盛起来。他们是君臣关系,还能做到这样,我们是同志关系,就更能听真话了。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对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更加严峻的考验。邓小平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每个党员都能以身作则,我们的一切事情都好办了。古语讲“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指出:“能不能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在中国古代专制社会制度下,皇帝的好坏直接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