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甲骨文考生

我看甲骨文考生

悖谬杂文2025-10-17 17:55:11
今日上网浏览,看到了前些日子被吵得沸沸扬扬的高考甲骨文作者竟是绵阳南山中学学生,离我们近在咫尺,不禁颇感意外且自豪!甲骨文,当是我国古老文字起源,对它的研究,最有发言权的当数大文豪郭沫若了。郭沫若是四
今日上网浏览,看到了前些日子被吵得沸沸扬扬的高考甲骨文作者竟是绵阳南山中学学生,离我们近在咫尺,不禁颇感意外且自豪!
甲骨文,当是我国古老文字起源,对它的研究,最有发言权的当数大文豪郭沫若了。郭沫若是四川人,无独有偶,而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又出了一个对甲骨文痴迷的小伙子——黄蛉,是巧合,还是冥冥天意?我不知道,但至少证明川人在祖国悠悠历史长河中,不仅在创造历史,铭记历史,更在研究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姑且不争他那只得6分的作文是否偏题,但他对甲骨文的热爱和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用几种文字写出长达近千字的文章,其能力和勇气让人惊叹且佩服!据专家称,写一篇300-400字的甲骨文文章,得1-2月,而黄蛉仅用了几十分钟时间,写了近千字的文章,虽然不全是用甲骨文,还穿插了金文、小篆、隶书等。这种能力,对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小伙子,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且一直埋头苦学应试书本知识的莘莘学子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有许多人对黄蛉这种在严肃的高考场内用甲骨文字写作的行为持非议态度,其实我倒觉得,黄蛉的行为的出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高考,再严肃都只有一个宗旨:挑选人才。
“人才”是什么?打开辞海,上面有三种解释,一、有才识学问的人;二、指才学,才能;三、批人的品貌。我想,我们的高考,主要是指第一种,即挑选有才识学问的人。才识学问当是广泛的定义,泛指各行各业,应当不是狭义的单指就应试书本上的高考分数吧?中规中矩、按步就班的人当然是人才,高分数的学子当然是人才,但一个不足二十岁的青年,除了繁重的书本,越了“雷池”,利用难得的闲遐,将“课余爱好”搞得如此绘声绘色,卓有成效,我相信除了与身俱来的爱好,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力。而这付出,又是从事极正当的行业,且是正在为人们所忽略的祖国源远流长文化中重要一员,能为那种枯燥付出的人,相信在十三亿芸芸众生中并无几个,在当今物质、精神极大丰富的潮流下,打电子游戏、唱唱卡拉OK远比写甲骨文轻松容易,可黄蛉能静心地扎根在那种孤寂中,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给点掌声和喝彩?在严肃的高考场上,黄蛉的出现,难道不同样是人才的涌现吗?虽然我们不一定积极鼓励,但至少我以为,我们应当庆幸,庆幸我们年青的一代除了沉重的书本,还在积极探索,积极尝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