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之为碳兮
碳—有机碳—生命—碳,形成闭合的碳循环,迈着“一二一”的步伐,生生不息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呼吁“低碳生活”遥相呼应的,非金属碳、有机碳并没有立马做出反应。絮果兰因,不能谮越——谁弄得“高碳多余碳”,还
碳—有机碳—生命—碳,形成闭合的碳循环,迈着“一二一”的步伐,生生不息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呼吁“低碳生活”遥相呼应的,非金属碳、有机碳并没有立马做出反应。絮果兰因,不能谮越——谁弄得“高碳多余碳”,还要自我了断……大气层中每年有1100亿吨碳可以转化为有机碳,并且99。99%再进入大气层里,仅有0。001%留存下来,“近地”和人类一起运行,维系生生不息的生物圈,以及圈里彼此相连的生物链……自然本身是在实现着动态平衡。这和具体个人的生存生活联系起来,仍然还是抽象的概念。“花自飘零水自流”,低碳生活的呻吟,苍白而苍凉!无生命的碳孕育诞生了生命,要追溯到35亿年,是一画开天的惊心动魄。不远不近的地球,大气层里的碳,自如自在的温室效应,于是有了不冷不热的气候,可亲可敬水加进来,作了最好的溶剂,周而复始,从单细胞多细胞,从低级到高级,生物有了,人有了,生命也渗透到碳和碳水化合物的循环中……
碳不可能独立存在,谁在执拗破坏其独立性?碳被大量合成,广泛运用,不独立很活跃,有利于“高质量”被利用。无定形碳有焦炭,木炭等,晶体碳有金刚石和石墨,有机碳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等。想想这些碳玩意,拿捏来拿捏去,很烫手的……雪中送炭者,不知道卖炭翁烧炭的艰辛,开宝马玩四圈的,不会静下心来去想生成石油“四要素”怎样遇合在一起,一踏油门“石油”就滚滚而来,不可再生的能源今日肆意挥霍,明朝捉襟见肘——悠着点,想想看似遥不可及的碳吧!碳之为碳兮……
难死科学家!能源透支,环境恶化,无疑是个怪圈。自然造化,也会自然而然报复,地震海啸,洪水泛滥,干旱无雨……该来的都要来的。一地鸡毛是笑话,总也有笑不出来的时候;叶落归天是童话,总有人想象不出的奥妙。无休止无节制地碳来碳去,还是回到碳的良性循环圈里好些。碳本位,不是对自然的定位,是对人类自身的约束。当生物体死亡后,新陈代谢停止,由于碳-14的不断衰变减少,因此体内碳-14和碳-12含量的相对比值相应不断减少。通过对生物体出土化石中碳-14和碳-12含量的测定,就可以准确算出生物体死亡(即生存)的年代。用碳同位素测算生物年龄很准很科学,那是生物生命终结后的量度,其意义是要更好的把握生物的未来。“今人不哀,后人哀之”,无非还是一个怪圈。科学家也会无解无奈,碳之为碳兮!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基本的生活是否是低碳生活最低线?不敢妄加断言。如果难以为继,谁都会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可是,为了“小三”乃至于“小四”肆无忌惮消耗“碳”,那就另类而外,展示实力而外,有点悠哉悠哉漫不经心消耗“公众的碳,公众的能量”……只要是生物,都在生物链中存活,都在一刻不停进行着碳水化合物运动,富人穷人,乞丐总统,无一例外。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常怀敬畏之然之心,时刻不忘感恩戴德,对象不明确时,更要慎独自律,回归本心。碳之为碳兮,敲字时用着碳,写字时用着碳,衣食住行用着碳,无处不在的碳早已融进生命里,须臾不得离开……
碳之为碳兮!央视十套“走近科学”,最近做了一期“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节目,支持人振振有词说到,不是谣传,几位科学家发表成果给予了证实;还煞有介事说“很恐怖,又不得不承认是真的”!妻子说“能吃就吃吧,你看末日说来就来了”……日子不好还要认真过着,“等死嘛意思都没有”,心里想着就踏实了。
自己是个庸人,庸庸碌碌,能走个好梦就是幸福——“碳之为碳兮”,不应该是个魔咒……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