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生畏的药品说明书
自认为常见的汉字大都认识,所以到药店去买有OTC标志的药品时,我一般都要认真看一下药盒,以便对症用药。然而,这些药品的包装盒上不约而同地都注着“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等详见说明书”,实话实说
自认为常见的汉字大都认识,所以到药店去买有OTC标志的药品时,我一般都要认真看一下药盒,以便对症用药。然而,这些药品的包装盒上不约而同地都注着“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等详见说明书”,实话实说,厂家印制的说明书的确详尽,但是却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一页薄纸,密麻麻印着药品名称、成份、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等二十多项内容,洋洋近千字。不必说英文名称、化学结构让人如读天书,专业名词、专业术语让人云里雾里,单就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足以把人吓晕。
表面上看,商家是在进行一种告知义务,其实是在推卸药物副作用可能产生的责任。说明书上的“曾有个别报道、罕见、未见”等词语让人无所适从,央视法制频道曾播出过孕妇口服某种药品导致婴儿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案例;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零点几的概率描述让人担心自己会不小心成为那个“幸运者”,笔者的一个同学就因为感冒输液时用的一种常用药而险些休克。
如出一辙的药品说明书,肯定有其行业管理要求。药品生产厂家应尽量开发研制无不良反应、无副作用的药品。同时把药品说明书制作的更科学、更人性化,岂不比罗列一大堆令人生畏的名词术语要好。对普通百姓来讲,买药是为了治病,如果因为吃药时看说明书治了旧病,添了心病,看这种说明书岂不是自寻烦恼。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