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人”杂想
我今天说的“吃人”,不是说网上流行的“人肉”那类事。网上流行的“人肉”是一种灰色幽默与调侃,而我说的“吃人”却是一种事实和史实。写这个题目,连我自己都感到惊悚,因为当今社会发达进步,精神和谐文明,物质
我今天说的“吃人”,不是说网上流行的“人肉”那类事。网上流行的“人肉”是一种灰色幽默与调侃,而我说的“吃人”却是一种事实和史实。写这个题目,连我自己都感到惊悚,因为当今社会发达进步,精神和谐文明,物质丰裕充足,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再谈“吃人”这个血腥野蛮、落后不轻的朽事,似乎与当前文明有些格格不入有些不合时宜或不识时务,甚至是怪戾另类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荒荒诞不轻。然而,笔者并非在制造嚎头,而是最近确实接二连三的有人吃人的事情发生,引起了笔者的无限遐思。报载,南京市的张某,因奸情杀人后无法抛尸,最后干脆碎尸后煮煮吃了,后在“抛骨”时被人发现;还有太行山区的某村,有一个儿童离奇失踪,警方破案后发现,犯罪嫌疑人竟是该村几个在外打工归家过年的小青年所为,杀人动机竟是想尝尝人肉到底是什么味,比之猪牛羊肉究竟那个更好吃。
呜呼,哀哉!人性的泯灭在任何时代都是有的,无论经济多么发达,无论科学多么先进,无论社会发展多么迅猛,无论人类文明到什么程度。因为文明的积奠正是靠非文明的佐证和推进的,靠诸多社会实践和事实检验与演化的,靠在不断的对与错是与非之中锤炼与辩证的。
至此,读者一定猜想到了我要表达什么了吧。然而,非也。我并不是想评论吃人的人的人性沦丧和泯灭,人道的野蛮和愚昧,人伦的失常和悖逆。我只想说说我自己心中纠结已久的有关吃人的那些陈事和新事。
吃人,这个令人听之色变听之惊骇听之毛骨悚然的词藻,早在我童年时期就已种下了孽根,多年来更是时时敲撼着我神经的琴弦,令我对这个字眼无限敏感、恐怖、警惕和反感。
我童年时,从懵懂懂事起,经常去姥姥家住。那时,我家离姥姥家有十余华里,按距离说倒不算很远,但可怕的是中间横亘着一个叫石陈的村子。说它可怕,是因为该村以屠宰为业,村民彪悍野蛮,动辄聚众斗殴,甚至持械撕杀。更可怕的是,该村还曾卖过人肉包子。那是一个过路人在该村买了几个包子边吃边走,发现该包子奇香无比,但肉丝又特别粗,不象猪牛羊之类的肉,于是毅然报警,警察顺藤摸瓜地发现案情竟然属实,后来罪犯也承认系将一个流浪的痴呆妇女骗到家后杀害,然后蒸人肉包子的犯罪事实。这件事影响极大,人人谈之色变,附近的乡村在那段时间天不黑就闭门不敢出去了。那时,“吃人”这个事曾一度成为教育孩子的警示语,特别记忆深刻的是母亲带我去姥姥家,姥姥便指着我叮嘱母亲说:“别让孩子单独出去,让石陈村的人抓住了就麻烦了。”可以想象,年幼的我顿时就全身发麻不寒而栗了,仿佛我已经成了蒸人肉包子的目标,而被盯上了,随时有被剥光洗净撸上案板的可能了,于是我就身临其境般地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吃人的恐怖和可怕。并且这种恐怖如梦靥一般地如影随形地令人挥之不去,一直伴随我成人并至今。
而一件让我铭心刻骨的事也在若干年后发生了。
记得我十八岁那年报名参军,明天就要去体检了,偏巧今夜下起了雨。农村不通公路,下雨了又不能骑自行车。我家离县城有四十里之遥,为了赶时间,我半夜就起床出发了,蹋着泥泞,蹒跚在乡间小路上。很快,考验我胆略与心理承受力的时刻到了,因为去县城也途经石陈村。特别船破又遇顶头风的是,我走到石陈村边时,突然前无去路了,因为挖河把路也挖去了,一条大深沟摆在我面前,要想去县城必须下沟去,当我牙一咬下去后,才发现上去是如何艰难了,因为河还没挖完,岸边的土是松的,正下着雨又滑,还没有东西抓,我就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往上爬,将手深深的抠进泥土里,一点一点的往上蹭……
行文至此,读者朋友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种浪漫或者是一种什么传奇经历或者是一种什么人生磨练,事实上这是对我的一种巨大的摧残和残酷的折磨。试想,我当时仅仅十八岁,还是一个并不太成熟的少年,身陷绝境,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戚风冷雨中,伸手不见五指,想到咫尺之近的石陈村,想到人肉包子的故事,我汗毛直竖,恐怖到了失声的程度。从那时起,我对吃人的字眼痛恨到了无以复加。
上学,是我接受教育的开始。然而,教育的字里行间又无时不明喻暗示和传递着有关吃人的信息与蛛丝马迹,仿佛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吃人的发展史,仿佛就是一轴人吃人的血腥画卷。那时,读春秋故事,有一篇讲的是晋文公重耳未当上皇帝前,历经坎坷,四处流浪,最艰难时连吃的都没有,当快要饿死的时候,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大臣挺身而出从自己的腿上割肉让重耳吃,重耳才得以活命,并最终当上了晋国的皇帝,这就是脍炙人口的著名典故割股奉君。再后来,介子推因坚不受封,最后竟被晋文公活活烧死在山。后人为了纪念高风亮节的介子推,把他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一直延续到今天。
那时,我读这个故事便有一个大大的疑问,因为我把此和吃人问题联系到了一起。我辩证地觉得,介子推割股奉君固然高风亮节,但重耳在穷困撩倒的时候,竟然还能忍心吃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大臣的肉吗??国人推崇的这个美谈和美德难道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和建立在奴役到吃人肉的基础之上吗?!
由此,我认为教育的暇疵便是不经推敲,看似文明的背后其实是一些血淋淋的悲壮和沉甸甸的哀伤。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读的书逐渐多了,但由于心灵有吃人的纠结,便对有关吃人的情节特别敏感和留意。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我读过三部,却发现三部都充斥了吃人的情节。其中,《西游记》不用说了,整部书贯穿的一个主线就是“吃人”,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众妖怪必侏之而后快,所以唐僧N次被捉,又NN次险成盘中餐;《水浒传》也不用说,因为母夜叉孙二娘在快活林卖人肉包子的故事更是妇幼皆知家喻户晓,连著名的打虎英雄武松都差一点儿被包了人肉包子;还有《三国演义》,也是一部血淋淋的名著,其第十八回,写夏侯淳被曹性一箭射中眼睛,夏侯淳大叫一声,连箭带眼一快拔出,吼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看到此处,连读者都会噤声失语脊汗直冒,更别说对垒的两军将士了。虽然说这都是文艺作品,然而其传递的这种文化信息,以及思想意识、价值观、审美观等等仍让人不寒而栗。
吃人的事情是否真的存在,从文学、教育、典故这些方面论证和阐述,似乎不够严谨和科学,因为这些内容作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各式学馆当开而未开的几门课
下一篇:央视一套,真那么下贱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