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渭杂剧创作的市民意识

论徐渭杂剧创作的市民意识

谢天地杂文2025-10-17 19:38:32
徐渭的杂剧名作《四声猿》在中国戏剧史上据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呈现出陈规尽扫、独备一格的气度。他的作品从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出有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
徐渭的杂剧名作《四声猿》在中国戏剧史上据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呈现出陈规尽扫、独备一格的气度。他的作品从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出有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这就是与市民思想合拍的,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民主思想: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蔑视,对统治阶级的严厉批判,对非人性戒律的无情挑战,对女性才能的高度重视。充分表现出对封建伦理道德叛逆的心理和对符合市民利益的民主思想的追求。他敢对所谓的巍巍正统与赫赫权威勇于揭露、善于讥刺,嘻笑怒骂,谑而有理,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
杂剧这一文学形式,在元末明初逐渐衰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上移,出现杂剧宫廷化、贵族化的倾向,有些文人专门微宫廷演出写作剧本。这些就难免宣扬封建伦理,歌舞升平,赞扬贞妇烈女,远离人们大众的生活现实。台湾学者曾永义在其《明代杂剧研究》一书中,对明初杂剧作家的身份做过统计,在这时的杂剧作家中,有藩王三人,职官二十八人,其中进士及第者十三人,大量贵族文人参与,使杂剧失去了其固有的生命力。
杂剧创作中与现实生活的偏离,题材的限制,削弱了剧作的力量,只一味的讲求形式的完美和格律的严整,形成一套束缚甚严的声律系统,自我做茧。而徐渭做《四声猿》一扫曲坛这一萎靡之风,震撼、影响了明中叶以后的剧坛。【1】
一、女性意识的张扬。
《四声猿》首创做一番大事业的妇女形象;一反吟花弄月的文人生活,塑造出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的文学家形象;一反神仙道化戏、宗教题材杂剧的说教而凸现出人性的觉醒及其力量的强大,使杂剧从题材到内容面貌一新,给万马齐暗的剧坛注入新的活力,使元杂剧的光荣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与此相适应,《四声猿》在戏剧形式上也呈现出独特的风姿,因艺术的独创性而大放异彩。【2】
《四声猿》中以两种女性为题材的《雌木兰》和《女状元》透视其作品的现实意义。表现了徐渭思想性格特征和时代精神。在封建社会中,女人一直处于被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在明代,尽管在两性关系上有所松弛,可只能是男人享受的“专利”,男人们眠花卧柳被视为美谈,女人的境遇仍十分悲惨,地位十分地下,束缚更加严重。要求女人守节尽孝,从一而终,摧残了好多年轻的生命。但是,对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在贵族文人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反映。即使是周宪王朱有燉等作家以表现女性为题材的剧作,不外乎为统治阶级宣教服务,如《香囊怨》、《曲江池》等,以突出女性的守制不渝;《小桃红》等,表现女性成仙得道,脱离女性真正的现实生活和苦楚。
《雌木兰替父从军》叙述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二年,建功立业回到家中后恢复女儿身。木兰替父从军,是在“叹息”中决定的。而《雌木兰》中正如木兰的所唱:“休女身拚,堤萦命判,这就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子汉!”这是一种明知三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与不畏强暴的浩然之气。更注意的是,剧中赋予木兰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则是徐渭再创作的重中之重,花木兰她说:“趁着青年,靠着苍天,不惮艰难,不爱金钱,倒有个阁上凌烟。”这是木兰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徐渭笔下的木兰,不满足于只做父亲的孝女,而有志成为国家的功臣。剧中木兰立功之后,在决定立即还乡,尽孝女之义务的同时,照样欣然接受可汗亲授的尚书郎。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木兰从思想到行为对建功立业的那份执着,闪烁着一种肯定自我、高扬个性的光芒。
《雌木兰》剔除了原乐府中“忠孝两不渝“的封建说教,突出爱国精神和男女平等的思想。
《女状元辞凰得凤》据《玉溪编事》记载:“王蜀有伪相周庠者,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时临邛县送失火人黄崇嘏,才下狱,便贡诗一章,曰:‘偶离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向深笼?’周诗,遂召见。称乡贡进士,年三十许,祗封祥敏。即命释放。后数日,献歌,周极奇之,召于学院,与诸子侄相伴。善棋琴,妙书画。翌日,荐摄府司事参军,颇有三语之称,胥吏畏伏,案牍丽明。周既重其英聪,又美其风彩,在任将逾一载,遂欲以女妻之。崇嘏又袖封伏谢,仍贡诗一篇,曰:‘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自服蓝衫居郡掾,永抛鸳镜画蛾眉。’周览诗,惊骇不已。遂召见诘问。乃黄使君之女,幼失覆阴,惟与老母同居,元未从人。周益仰贞洁,郡内咸皆叹异。旋乞罢,归临邛之旧隐,竟莫知存亡焉。”本剧深为封建社会妇女的受压迫抱不平,大声疾呼:“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两部剧前者虽是没有多少创造性的传统题材,但是歌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破敌立功的英雄行为,仍然是扣人心弦的;后者则是赞美女扮男装的黄崇嘏得中状元、惠民束吏的杰出才能,也为妇女扬眉吐气。两个少女,一武一文,木兰杀贼擒王立功劳“不费星儿汗”;黄崇嘏琴、棋、书、画皆能,得魁名易如反掌。作者把两个女中豪杰作为理想来讴歌,向全社会来夸耀,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惊人之举,表现出徐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敢于提倡男女平等,把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颠倒过来,表现出反传统的思想。当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最后为两个人物安排了重新回到家庭做一个贤妻良母的无奈结局。【3】
《女状元辞凰得凤》中描写的黄崇嘏打算积攥俸禄,作归隐计,“有一个好过活处“反映的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世俗化的”快乐人生“,是一种”适己“的原则。这与李贽将一切都自然化、世俗化的观点是一致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食之外更有所谓种种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同时,作者在剧中还唱出了”我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的强音,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境界,顾公变曾评论说:“此词不独显示出老杜广厦万间之意,实足见文长之心。【4】
徐渭反映的女性题材,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亲手擒住黑山老贼而凯旋故里,尽显男儿本色,踢出女性题材里所宣扬的忠孝两不渝的封建说教主题;黄崇嘏亦为女中豪杰,她状元及第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