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江西钢厂的往事
无意之中,看到了许多原来的“江钢”职工儿女,在网上发贴回忆和怀念曾经生长和生活过的“江西钢厂”,良山镇,周宇,西山岭。我作为“江钢”职工的儿女,与大家一样,深受同感。我父亲名叫俞其昌,是“江钢”的第一
无意之中,看到了许多原来的“江钢”职工儿女,在网上发贴回忆和怀念曾经生长和生活过的“江西钢厂”,良山镇,周宇,西山岭。我作为“江钢”职工的儿女,与大家一样,深受同感。我父亲名叫俞其昌,是“江钢”的第一代创业者,1965年10月来到江西新余良山直到退休。当年,他是全厂第18个报到的人,工号是55号。厂部领导都尊称他谓“老前辈”。
我父亲先后在江西钢厂七分厂机动部、氧气站、划江水厂工作过。也曾经担任过一定职务,最多时兼任过十七个职务。
因为性格耿直,嫉恶如仇,始终维护职工利益,所似一直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官”。但带出的不少徒弟先后走上了厂领导岗位。
我对江西钢厂的记忆,是1975年、1984年、1985年、1990年先后四次在西山岭、周宇、在良山镇、在划江水厂的生活。
我妹妹也曾经顶替父职工作过一段时间,我母亲也曾经把户口迁移到了“江钢”,厂里甚至还给我母亲按排过“管夜”的家属工。
据我所知,早在上个世纪的1964年初,党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鉴于江西位处华东后方战略要地,福州军区和华东局作出了在江西建设能独立装备团以下武器的小三线和为空防海防提供装备的大三线具体部署。
1965年,在离新余以南22公里的大山深处良山镇,一个以生产军工原材料为主的特殊钢铁企业江西钢厂组建成立,由上海冶金局负责包建。
因为江西钢厂是“大三线”军工企业,出于隐蔽和保密,“江钢”驻足在新余南面22公里之远的大山深处腹地良山。
整个厂区面积很大,一个山头就是一个车间,厂房建筑就掩隐在崇山峻林之中,每个车间对外都有一个“809”这样的代号。
而“江钢”对外的落款是江西南昌810信箱。
我十四岁那年,在我私自离家出走之时,还曾拿着印有南昌810信箱的信封跑到南昌去找父亲。
我父亲就是当年上海市委紧急动员投身三线的那14000名人员之一。“江钢”初建时期的人员,大多挑选了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有文化、有技术、政审合格的人,不远千里在此落户;待到“江钢”建起之后,就面向全国招收了大批有知识的工人。
建厂初期,我父亲他们第一代人,在一无所有的山中,只能自己搭建茅草棚解决住宿问题。吃的是红薯野菜,睡的是稻草铺,点的是灯草。人手一根扁担挑土方,愚公移山、艰苦创业,建造厂房。
说到以前在良山初建“江钢”的日子,我父亲常常感慨地说:“那是我这一生中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候。”
良山,原名鼎山。处在新余的南端,属于丘陵山地。南部地势高,向北倾斜。良山海拔487.7米,巍峨逶迤于新余、峡江两县交界处。
整个良山镇,山坑纵横交错,构成了小块小块山谷平地,天水江、八百桥江、三江桥江三条山沟溪流,由南向北注入汇合袁河。
良山镇,因为有了一座良山而得名。良山镇,是一个穷山僻壤的偏僻地区。这里山多田少、地广人稀、交通闭塞。特别是在解放前,这里田地荒芜,农业极为落后,是一个穷的不能最穷的小镇。
1930年的土地革命时期,在良山的上木元和上黄虎曾经成立过县苏维埃政府,在周宇也成立过南区苏维埃政府。
1957年的时候,因为江西的209地质队勘探之后,发现良山有丰富的铁矿储量,随之就有了江西钢厂和良山铁矿在此的采矿炼钢,才有了良山的建设。
昔日的良山镇,是一个荒凉冷落的山坑,四周高山深谷,一片自然林海。1962年当地村民在良山的东隅建成了一个赶集的“良山圩”。1965年,“江钢”的厂部则设在了良山北麓的周宇,随着“江钢”的兴起和发展,人口日益增多,使得“良山圩”的市场也繁荣起来了。
圩内开始有了粮站、供销社、商店,后来又有了工商所、税务所、邮电所。最后,“良山圩”与周宇的市政建设联成了一片,造就了今天的良山镇。
“江钢”最鼎盛的时候,职工带家属曾经拥有45000人,建有四个主要生活区。一个是八三O,离良山镇北偏东1公里山坑中。一个是沙汾,离良山镇南3.5公里处。一个是西山岭,离良山镇西3公里处。还有一个是周宇,离良山镇西1.5公里处。
良山镇,“江钢”人多称谓:周宇。周宇,曾经是新余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被誉为江西的“小上海”。当年在这里,运输货物的车辆是川流不息,外来联系业务的是人来来往往,街上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到处熙熙攘攘、人满为患。而且人人几乎讲的都是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让人感觉到自己就仿佛置身于上海的某一个小区。
“江钢”当年是国家重点企业,由省里直接管辖,向来自成一体。不但有自己的医院、商店、食堂、浴室、理发店、电影院、招待所、灯光球场,还有自己的中学、小学。
当年的江钢中学创办于1963年,建在良山镇的东面山坡上。当年的“江钢”医院在西山岭,在我父亲居住的房子旁边。“江钢”是一个有一万多名正式职工的大厂,分为十多个分厂,每个分厂都有很大的澡堂。我曾经去洗过好多次。
当时的澡堂是对职工和家属免费开放的。每当下班后,数百个职工一起到澡堂去洗澡,澡堂里存放衣服的柜子很快就放满了衣服,去得晚的人没地方放衣服,就要等有人出来再去洗。
澡堂里热气腾腾,又开了暖气,人走进去一点也不觉得冷。百多平方米的大浴池里,近百人沉在浴池里一边泡澡,一边聊天。来自不同地方的工人,有的说着上海话,有的说着江苏话,有的说着浙江话,有的说着本地江西话……
“江钢”还从新余县城单独修筑了一条“新周铁路”,小火车直达周宇的厂部。当年“江钢”的火车站终点站是设在周宇一个“店里”的地方。而“新周铁路”沿线是建在过去的一条古驿道上的。“新周铁路”建于1961年,系江西钢厂和良山铁矿专用线。北接浙赣铁路,长22公里,途经沙土、珠珊、良山三个地方。
从新余到“江钢”,除了坐小火车外,人们大多是乘坐汽车的。这里有一条从新余县城到吉安的主干公路线,通往白沙向西南,经过“江钢”、九龙山等地。
“江钢”初建时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女人为留 男人为得
下一篇:那些你无法感知的忧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