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一把黄土

掬一把黄土

贴里散文2025-10-17 19:37:45
前些天,在家听京剧《廉吏于成龙》时,我落泪了。都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于成龙在全国各地为官二十多年,官至巡抚、总督,每到一处都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临走时带走的是老百姓脚下的一抔黄土。他用自己大公
前些天,在家听京剧《廉吏于成龙》时,我落泪了。都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于成龙在全国各地为官二十多年,官至巡抚、总督,每到一处都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临走时带走的是老百姓脚下的一抔黄土。他用自己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行动在践行着他一直信奉的四字为官哲学--“天地良心”。
于成龙,字北溟,别号子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他“廉洁自奉,慎始慎终;为官清正,体恤百姓。”并且“素有才能,足以办事”,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
京剧《廉吏于成龙》讲述的故事是于成龙被朝廷派往福建任按察使后鞠躬尽瘁、为民请命的故事。当时的福建因通海匪一案,东西南北四大监狱冤狱成灾,街头孤儿遍是。为救冤狱,于成龙决定重审通匪案,但此案已经终结,再重审,须经康亲王的同意,于成龙冒死去求见权倾朝野、高傲自负的康亲王,于成龙在与康亲王比酒的过程中靠自己的机智和为民请命的忠心最终感动了康亲王,使通海匪案重审重判,冤狱得以重伸。为救助街头孤儿,于成龙花尽俸银,为买米买菜,就让贴身随从拿几件御寒的衣服到当铺里换些银票,被收留的老艺人知道于成龙因为收留了大量无家可归的人已经无钱买米竟然将衣服当掉时,遂将祖传的翡翠镯子拿出一起到当铺换些银量,被康亲王的亲信看见,疑为于成龙一定藏有大量贪污而来的翡翠,当康亲王带亲信突访县衙时,却仅发现于成龙的住处:仅有一桌、一椅、一床、一簿絮、一套官服、一双靴、一大水缸里无米无肉,只有咸菜、萝卜青菜、盐水汤,床底下被疑为是珠宝翡翠的大竹箱装的是于成龙为官18年,所到之处取来的一捧捧的泥土……
而我们现在的少数官员在任职路上带走的又是什么?国家集体的钱、纳税人的钱。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血汗钱,还有老百姓的对他们丑恶灵魂的痛恨。当然,我们并不迂腐地要求每一位官员都要象于成龙那样每任职一方都要带走百姓脚下的一抔泥土,吃饭只吃青菜萝卜,我们只是希望官员们在平时从政的每一天都能想着于成龙是如何为官一方,如何凭着一颗“天地良心”去为百姓办实事的。而不是在自私和贪婪中一味地中饱私囊、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等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时,就用颤抖的声音去哭诉因为自己意志薄弱、精神空虚才犯了罪,怎么后悔都是晚了。还记得在一部电影里郭达扮演的一位纪委书记面对着贪污腐化官员们的种种罪行时,痛彻心扉地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时时刻刻讲党性,而所谓的党性就是人性啊。是啊,只要我们的官员在为官中讲点党性、讲点人性、讲点良心,讲点廉耻,懂得做一个党员应该恪守的底线,就应该能够斩断那些色欲、权欲、钱欲,绝不至于象段义和那样的高官因为忘记了“天地良心”而堕落成了世人皆唾而骂之的犯罪分子。
“人人治人,国虽治而必乱,人人治己,国虽乱而必治。”——当代中国戏剧首位“梅花大奖”获得者、年过花甲的著名花脸尚长荣大师扮演的于成龙,唱词字正腔圆,情深意重,教育为官者应该懂得“奉公莫怨贫,知足无烦恼”,人人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心,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管理好自己。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当金钱、欲望象洪水泛滥一样漫过头顶时,留在世上的唯有苦果与恶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