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荷塘王氏七修族谱》有感
荷塘王氏自一九二七年六修族谱以来,至今已八十余年。其间风云变幻,人事沧桑,族谱因之未续。二零零七年四月,荷塘王氏中人国干、少云等发出续修倡议,族人欣然赞同。经三载寒暑,历万千艰辛,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
荷塘王氏自一九二七年六修族谱以来,至今已八十余年。其间风云变幻,人事沧桑,族谱因之未续。二零零七年四月,荷塘王氏中人国干、少云等发出续修倡议,族人欣然赞同。经三载寒暑,历万千艰辛,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七修族谱终于大功告成。我——荷塘王氏之一员,捧读新谱,不觉感慨万端。
谱曰:鼻祖桂魁公,派本太原,系自苏吴。元至正时以孝廉授咸宁知县,吏民敬信,清节自守。元末隐居上湘之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因以为家焉。桂魁公生子五:才一、才二、才三、才四、才五。才二公越四传有惟昌公,才五公越四传有惟高、惟莲、惟椿、惟昂、惟松、惟柏六公,莲、椿无嗣,惟高昂松柏四大房所宗。其才一、才三、才四三公之后裔,明初年一奔贵州,一迁宝庆,一徙中湘衡州,明洪熙年间比族合宗。高、昂、松、柏、昌代代相传,至清乾隆时繁衍为上湘巨族,从此枝繁叶茂,至今已万余之众。
荷塘王氏历元、明、清、民国、新中国五个时代,其间人才辈出,文武并举。满清时,朝廷文臣武将者数以百计。如王联湘诰封武显将军;奋武中华、声震外洋的二品副将王振品。王公烈为钦天监纂修官员;王佑旦为钦天监五官司历厅天文员;王卿御为乾隆甲午科举人拣选候补知县;王肇鸿为四品官员;王联钦为四品官员;王联烷为五品医官;王振申、王国澄、王国安、王成璠均为五品……更有革命烈士王剑勋,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的精神可与日月同辉!如今,毕业于全国名牌大学,致力于祖国建设的有:王斌(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王兴华(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工程师),还有王华茂、王灿飞、王庆云、王光辉、王学科、王乐远等等。此实为荷塘王氏之骄傲,若先祖泉下有知,当感欣慰。
王成斌在七修族谱序言中云:国无史,有失国政;族无谱,有失族体。国史修而国政善,族谱修而家族旺。诚如是也。本次修谱,荷塘王氏族人纷纷认祖归宗。石牛乡良龙村振源及后人,因独居石牛,又年深日久,只知其为惟松公之后,竟不知近代先祖名讳,然闻族谱重修,亦欣然参与,总算不失其根本。
自豪之余,我不免惋惜。
惟柏公越五传至定贤公,四修后即另立祠分修,本次亦不在七修之列。从老辈口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时,惟柏公有后人随母下堂,由丁姓嫁入王家,后大富大贵,为一国之相,人称“丁相国”。有一年,荷塘王氏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丁相国闻讯,骑着高头大马直奔祖堂。族约云:凡王姓子民,不论地位高低,为表示对祖先的尊敬,须在数百米外即下马下轿,徒步进入祖堂。丁相国此举,顿犯众怒。
族人大声诘问:“来者何人?”
“吾堂堂丁相国是也!”丁相国傲然回答。
“此乃王氏祖堂,容不得外人撒野!”王氏族人群起而攻之,将丁相国赶出了祖堂。
为了防止丁相国捣乱,王氏族人又在祖堂前建一屏风,开一门,宽不过五尺。从此,骑马、乘轿再也不能进入祖堂了。
丁相国无计可施,遂建贤公祠以作纪念。
千山有其脉,万水有其源,百姓各有所宗。人生在世,岂能忘其祖乎?呜呼,丁相国虽贵为一国宰相,然自身既为族人所不容,更累及后人二百年来也无法进入族谱。岂不悲乎?
愚认为,修谱的目的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先辈美德,激励来者,故此,对于族人中卓有建树者,应立传以流芳千古。如革命烈士王剑勋等,竟没能为之立传以歌其志,以彰其德,诚憾事也。
感慨之余,胡编几句打油诗,以此作为对七修族谱胜利竣工的祝贺,同时也借此表达对全体工作人员深深的敬意。
继往开来谱新篇,
悠悠风雨数百年。
祖德流芳垂荫远,
但教子孙个个贤。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