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周国平也出错了

莫非周国平也出错了

钿函杂文2025-10-17 17:51:13
这个时代,盛产大师,一个接一个,摩肩擦踵,车拉船载。但绝大多数大师都是媒体制造出来的,不知加了多少作料,跟往三鹿奶粉中掺三聚氰胺没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一种残害了大众的生命,一种戕害了人们的思想(也
这个时代,盛产大师,一个接一个,摩肩擦踵,车拉船载。但绝大多数大师都是媒体制造出来的,不知加了多少作料,跟往三鹿奶粉中掺三聚氰胺没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一种残害了大众的生命,一种戕害了人们的思想(也有戕害生命的,如那些所谓的医学大师)。真是让人无法预料,在这个时代里竟然连大师都明星化了,山寨化了,这是一种令人深感悲凉的现状。满处都是大师,真正的大师却凤毛麟角,难道大师这个称谓已经贬值了吗?我想不是,这恰恰显示出了大师的可贵性。
随着老一辈大师的先后谢世,人们更加意识到了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大师危机”,纷纷质疑——如今还有没有大师的存在?我觉得的这种质疑是正确的,如果人人都变得麻木,任由那些伪大师招摇撞骗,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为那些敢于质疑的人而鼓掌。至于哪些人是典型的伪大师,我不想举例了,免得招来那些“粉丝团”的疯狂围攻,我们没必要跟一些无头的苍蝇打交道,对牛弹琴往往没有什么价值。在这里,我只想提及一个人,周国平。
周国平算不算大师呢?算!如果连周国平也不算大师了,那其他人或许更没资格了。从周的文字里,我能感受到了一种淡然与宁静,还感受到了一颗善良的心。虽然已经名满天下,但他依然坚持着自我本色,没有被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所腐蚀,这一点难能可贵。有几个名人还能在这个时代耐得住寂寞?但周国平做到了。所以我喜欢的不只是他出众的文采,同时也有他的处世态度。在这个时代里,还能有这样一位文化名人,实在值得庆幸。说这些并非要有意抬高周的地位,而是道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屈指算来,读周的书已经连续读了好几年之久,受益匪浅,所以我说的话不是空谈,都有确实的根据。以后再慢慢谈。
大师会不会也有出错的时候呢?会的。因为大师不是神,也是人。即便是天才,也免不了出错。当然了,很多大师虽然出了错,却也被人们“包容”了,例如古人的文字出现了错别字就不叫错别字,而是被称作通假字,连他们的错误也被说得那么文雅。这种“宽容”也不算错,我只是强调一下这种现象的存在性。
对于周的文字,我几乎痴迷,中毒很深,不但读了他的好多书,连他的博客也不肯错过,经常去那里阅读,但很少留言,一般都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不留痕迹。当看到他最近发表的一篇名为《经济危机下的生命反思》的文章时,心里猛然震动了一下。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并非因为这篇文章的原因,文章并没有什么挑剔之处,只是对其中的某个词产生了一种“震动”——空穴来风。那句原话是这样的:“这场经济危机来势凶猛,据说百年不遇,迅速席卷全球,闹得人心惶惶,迫使大国首脑们频繁开会,商讨对策。看来情况确实严重,决非空穴来风。”这个词在书写上并没有错误,只是感觉似乎是用错了地方。空穴来风的本意是,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我怕自己记错了,所以又查了好多资料,显示得结果均是如此。因此更加觉得周先生的这句写得确实有些疏忽。
空穴来风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通常第一感觉就是“无中生有”,所以经常见到许多人将其误用,其中包括不少名家。由于它一直被错用,所以将错就错,一错再错,真的成了“无中生有”。没想到周先生也对它产生了疏忽,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丝毫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大师地位,只是把自己感受写了出来,不想看到这个词再被误用下去。当然,这个词肯定会继续被一些人误用,但至少见到这篇文字的人会对它提高一些警惕。
也有可能是我错了,周先生是故意将错就错地用了这个词语,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我多心了,姑且当我没说。因为心里非常尊敬周先生,所以才写了这篇文字,不想见他的文字里有灰尘,哪怕是很细小的粉尘我也不想见到,这种心态或许有些苛刻了,但这是我的实际想法。至于那些漏洞百出的伪大师们,我不想寻找他们的破绽,因为破绽实在太多,已经多到了可以看做是没有破绽的境界,所以只能把他们当娱乐明星对待。而对于自己真正尊敬的大师,该提出疑问的时候也不应该隐藏,无论所提的疑问是对是错,都代表了一种负责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对心目中的大师也负责。

写于09年7月24日下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