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明月,中国人唯美的遐思和寄托
苍茫天穹中那一轮明月,清纯得让人向往。那博大空旷的神秘天空总会让人产生遐思和寄托。中国自古以来对月亮就情有独钟。在中国人的文化和思想境界里,月亮总是在人们内心世界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不管是在烦恼郁闷
苍茫天穹中那一轮明月,清纯得让人向往。那博大空旷的神秘天空总会让人产生遐思和寄托。中国自古以来对月亮就情有独钟。在中国人的文化和思想境界里,月亮总是在人们内心世界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不管是在烦恼郁闷时,还是在欢欣愉快时……总之一切人的悲欢忧患和生死别离,总是会被月亮招惹出来。淡淡的月光世界总是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意趣,也总是构成中国文人的一种艺术和思想情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苏轼的“把酒问青天”这样经典的明月情怀总是把中国文人的内心世界与苍穹明月结合起来表达得唯美至极,让人心醉不已!像李白、苏轼这样作为中国文化人的顶尖级人物都对明月情有独钟,可以想象中国普遍的文人情怀与明月情结多深厚就不言而喻了。李白笔下的明月总是那样唯美飘逸,一种空旷静洁的世界,是那样的远离喧嚣尘世,犹如世外桃源般清纯,没有一点尘世味,好比天上仙境般的意境,让人为之神往!让人为之心醉。真有一种“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的感觉。而苏轼的明月情节与李白比起来更有长天一笑之悲情,有种谁主沉浮之感,多了一些沧桑感,多了一些人生几何的悲壮。同时苏轼也把对热爱生活和现实人间结合起来的一种反差的思想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好豪迈的气势,真有一种令人超脱出世的向往!
中国人最擅长以借明月来表达内心世界了。不仅李白、苏轼是这样,可以说中国一切文人都是如此。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真是唯美得让人心动!一次考试失败后,诗人在苏州寒山寺心情低落而失眠,面对空旷的明月随情之作。可见诗人对着明月排解忧愁是怎么的情怀和唯美,聊聊几笔把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苏州这个天堂夜色结合起来就表达得美伦美幻,空灵超脱之感就不言而喻了。可以说月亮常常是诗人词人文人触景伤情的最好媒介,也是与之心境的真实写照。同时月亮这一意象的出现,常常将诗人词人文人们的内心悲苦上升到一个极高境界,唯美的遐思和寄托总是有月亮这种媒介的出现才能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向世人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贾岛的:“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总之中国文化人的心态总是与“苍穹明月”分不开的,特别是他们的内心读白尤其如此,唯有这样他们的精神世界才会完美,唯有这样他们的诗词文章才能打动人心留传千古。其实作为普通人来说也是有明月情节的,当自己内心世界观处在兴奋或者低落时也会像这些典型的文人一样把明月作为媒介,不是借月抒情,就会借月释怀,总之普通人与他们有着相通的心灵,因此这些大文人的作品才会与之引起共鸣,留传千古。
试想中国的文化世界里没有明月这样的主题,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我想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一定会是苍白无力的!那样是非常可怕的!“苍穹明月”,中国人唯美的遐思和寄托,明月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有了它中国人那怕是在悲苦中都会显得浪漫和唯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唱响红歌
下一篇:警察以“粗人”为说辞要不得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