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尴尬的现实

令人尴尬的现实

固垒杂文2025-10-17 19:18:28
“中国孩子创造力为何世界倒数第五?”看到这个问题,我也要问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真有点雾里看花
“中国孩子创造力为何世界倒数第五?”看到这个问题,我也要问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真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
中国人的智商居世人前列,中国人的智慧令世人称道,中国人的智能让世人羡慕。然而,诺贝尔奖咋就和咱们无缘,世界级大师咋就培养不出来,孩子的创造力咋就不如人家。
青少年时期,创造力更多地体现为想象力。创造力的匮乏,无疑是想象力的匮乏。
按常理推断,世界上夺得奥数大赛金牌银牌铜牌最多的中国孩子,不应该创造力如此之差。实践证明,那些徒有虚名没有真正意义的牌牌,对孩子创造力的提升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过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相反的是,一些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为了那所谓的牌牌,挖空心思、不择手段、痴情忘我地去钻奥数的“牛角尖”。结果可能获得了虚伪的荣誉,却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继而扼杀了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
面对计算能力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的尴尬现实,学校、老师、家长该作何感想?深刻的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取向,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症结。
畸形的应试教育,把孩子们推向了谁也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唯先是夺的“独木桥”。上幼儿班就开始学英语、学器乐、学美术……把孩子们最快乐的童年给剥夺。上了小学就沉溺于高分数的竞争和记忆性知识的重复之中,重重的书本已经让他们的双肩包换成了拉杆箱。到了初中更是累得气喘吁吁,为了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将来能上一所名牌大学,孩子们的背驼了,腿细了,眼睛近视了。进入高中就是人生冲刺的最重要阶段,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了,孩子们除了吃饭和仅有的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完全被名牌大学的诱惑,家长的殷切期待和学校老师的重压所绑架。
试想,在这样一环扣一环,一年复一年的应试教育框框中,孩子们如何在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
同样是一堂美术课,中国的老师让孩子照着书上的熊猫看谁画得像,画得越像得分越高,反之得分就少。而在美国老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孩子说出自己画的涵义,老师都给予肯定,哪怕画了一个圆。
严格持久的应试教育固定了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一本本现成的标准答案就是老师的法典,还是孩子不可偏离的路径。标准答案都是既定划一的,孩子哪里还有展开想象的空间?怎么还敢有创造力?
“教育者往往是束缚孩子想象力和扼杀孩子创造力的肇事者。”看到这话也许有人不服气,也许有人感到委屈,也许有人认为言过其实。当你平心静气地仔细想想,很多时候,伤害孩子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以教育者自居的人士,包括老师和家长。
多年来,一些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工作者试图改变人们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孩子应该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在快乐中想象创造。可是,沉重的学习负担,有失公允的择校机制,拔苗助长的高分追求,把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情地打压下去了。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嫌贫爱富,很多老师也是一样。家长有能力的,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受到特殊的关照,反之就受到另眼看待。学习好的想怎么样都行,学习差的怎么都不对。
一位大学副教授请她的学生们回忆有生以来“印象最深的不被尊重的经历”,结果让这位副教授特别吃惊。学生们提到的都是在课堂上如何被老师羞辱。
为师者当是为人榜样,经常羞辱孩子的老师怎能教育出想象力和创造力高的孩子。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给老师下指标压担子,老师就把喜欢的学生优则士,不喜欢的随你去。可恶的应试教育呵,你坑害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你泯灭了多少孩子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不知何时才能彻底的改变,让中国的孩子不光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创造力同样世界第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