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生活·作家
是文学远离了人民,还是人民远离了文学?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过去,人们谈到作家,总是无比的敬仰。作家,在人们的眼中,就是那些能够进行创作的,能够写出那些让人终生难忘的作品的人。就是那些用他们的作
是文学远离了人民,还是人民远离了文学?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过去,人们谈到作家,总是无比的敬仰。作家,在人们的眼中,就是那些能够进行创作的,能够写出那些让人终生难忘的作品的人。就是那些用他们的作品打动着我们,而且还要打动我们下一代人的人。作家这一职业是神圣的,作家这一称谓是神圣的。作家和教师一样,是精神的领袖,时代的楷模。而今,作家这一职业似乎失去了他往日的光环。文学刊物处境艰难,纯文学创作日渐萧条,特别是有良知的作家越来越少。文学,你还能坚持多久?曾今有一段时间,人们惊呼,文学要消亡了!文学真的要消亡了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文学永远不会消亡。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文学存在。或许它的存在方式会变化,它的表现方式会变化,但是文学的精神却永远不会变化。因为文学不是别的,是人类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栖息地。人类社会越文明,越需要文学。因为人类有两种生存方式,一种是物质的,一类是精神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类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文学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为人类点亮一盏精神的明灯,为人类开辟出一块诗意的生存空间。这是文学的价值所在,这是文学不会消亡的原因所在!我们不要对文学过于悲观,我们应该审视的是我们的文学,它是不是发挥了他应该有的作用,它是不是点亮那盏烛照人类精神家园的明灯?
作家可能会依靠文学来生存,作家可能会因为文学而陷入困境。但是只要你从事作家这一神圣的职业,就应该忘记一切世俗的东西,抛开一切个人的东西。因为的是作家,你提供会给人们的是精神食粮,你的作品要影响人,有时可能还会改变人。你可能会使好人变得更好,使坏人变得不再那么坏。
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作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要经过生活的磨砺,要有凤凰涅槃般的自我牺牲精神。忍受寂寞,经得住诱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经济占据了生活的中心,一切向钱看,成了时代的主潮,文学被挤压在了边缘状态。作家头上的光环不再闪闪发光,文学不再有昔日的风光。在这样的时代,是考验一个作家的时代。经得住考验,耐得了寂寞,那你将会得到新生;随波逐流,急功近利,将会成为文学的弃儿。所谓的玩文学,垃圾文学、下半身文学,那不是真正的文学。那些玩文学者,终究要被文学所玩。文学不讲政治了,但是文学离不开政治。文学要远离政治,但是政治不会远离文学。我们可能讨厌政治,但是我们却不能离开政治,正如我们不能离开空气和水一样。处在毛泽东那个时代,你别无选择!处在现在这个时代,你照样别无选择。我们应该关心政治,就像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一样,我们只有好的政治环境,我们才有好的生活环境。现在我们不讲阶级斗争了,但是阶级还存在,阶级矛盾还存在,有时可能还会激化。这是现实,我们应该正视这个现实!
现在许多作家们都极力远离社会,远离时代,在自己的象牙塔里,构筑自己的伟大之作。“诗到语言为止,”这是他们树起的旗子。在这样的旗子下,他们创作出了一些什么样诗歌呢?诗到语言为止,那么语言又到什么为止呢?语言是思维的产物,语言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又是现实社会人生的反应,离开现实,思维也无所依存。关注现实人生,关注社会,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无尽的宝藏。海子的自杀,顾城的自杀,还有许多诗人的自杀,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找不到精神的依托,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他们只想在自己的心灵里寻求人生的真谛,自然难免要悲观失望的。
文学需要创新,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文学不变的是精神。有真精神在,就有真文学在。我坚信这一点。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只要有这种真精神在,就会受到人民的尊敬,得到人民的欢迎。而要得到这种真精神,就要到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生活。去净化我们的灵魂,洗涤我们心灵的污垢。这是一个作家的生命力之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关于《呐喊》的呐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