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桃花源

走进桃花源

吏遯散文2025-04-06 04:58:4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田园诗歌,千古吟唱。握一卷陶诗,沐一片陶风,走进庐山西北麓柴桑小镇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田园诗歌,千古吟唱。
握一卷陶诗,沐一片陶风,走进庐山西北麓柴桑小镇陶渊明故居——桃花源。我曾在柴桑小镇居住并工作过四年,夏日的傍晚,结对来桃花源漫步的人们闲适的感受着陶渊明的田园式生活。如今,故地重游,喟叹之余,我仿佛看见东晋猛然转身,面对了我们,虽已不见了战乱纷争,不见了官宦权臣,然其仍独沧然而立:隐隐约约的陶潜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著《归去来兮辞》,与我们静静的交谈。
记得在庐山南秀峰下,有陶渊明墓,墓旁石碑篆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之《归去来兮辞》,读罢,丝毫未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只看到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深切的忧愁和无奈——桓玄篡夺帝位,改国为楚,把晋安帝幽禁在浔阳。陶渊明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以示对桓玄称帝,不屑一谈。后赋《归去来兮辞》,表叙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正如鲁迅先生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则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桃花源官称陶渊明纪念馆,因陶渊明写得世外仙境《桃花源记》而得名。各代名人嘉士的题词是现在源中的特色之一。我站在“超庐”两个硕大的字前,感慨陶渊明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深远影响。想那杜甫、李白、白居易和苏轼等等名人著士纷踏而至,他们或畅饮清酒,谈文论诗,针砭时政,快意山水;或凭风临水,抚古忧今,挥毫泼墨成千古奇文,皆因儒道释兼容俱修的陶渊明。
人们在展馆间流连。在田园归隐图前伫立,仰望陶潜,扪心自问:身在浮尘,车水马龙。物质的喧嚣何时能够尽快消退,而让抱守的对文字、文学的精神乐园及早达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境地?

此附:《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