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还能承受多少压力
4千多年前,在中国夏、商、周时期逐渐孕育出来的《易经》就认识到,万物的生命来源于天,生成于地。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正所谓乾,天也,故称其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太和,和之至也。自然、万
4千多年前,在中国夏、商、周时期逐渐孕育出来的《易经》就认识到,万物的生命来源于天,生成于地。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正所谓乾,天也,故称其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太和,和之至也。自然、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阴阳相反相成,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联结。阴阳组合得恰倒好处,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事物的发展就处在最佳状态,反之,阴阳组合的不恰当,配合得不适当和不匀称,事物发展就出现不良状态。因此,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用这样一种阴阳和谐观看待人类社会,《易经》阐述了一整套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今日之教育也不例外。凭着高度发达科技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不足以保证未来美国在世界上国力的领先。他们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指出,要把美国变成一个全民教育之邦,为保证教育成功,我们要超越课堂,把眼光放到我们的社区和家庭上。我们中国有着最为早慧的人类文明,几千年前孔子、孟子已提倡礼、治国、文以载道,修仁执义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的强国富民之道在于教育。
针对智育第一的状况,有人批评道:分数已成了学校衡量人的标准和尺度,人在分数后面消失了,人性的无限性和多维的精神世界也在分数中泯灭了,有多少儿童和少年早晨上学像是去受苦刑。灾难不仅在于他们走出学校时是个失败者,而且还在于一回忆起学校都终生感到痛心。
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千千万万心智愚昧的打工仔还是千千万万精神健全的好公民的问题。我们是真心搞社会主义也好,打着社会主义旗号搞资本主义也好,总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既合群又独立的、既能干活也能思考的快乐的人吧。
中国教育,自古有寓教于乐的传统,赋予教书育人于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之中,教者乐教,学者乐学。然而,当下中国教育界所发生的一切,都远不是圣人所期望、所追求的境界了。孔孟乃至董仲舒、韩愈他们那个年代,有没有先生(那时不称教师)厌教自杀的,有没有学生厌学跳楼的(那时也没有这么多高楼),已无从考证,我们也无意触及那因压力而伤痕累累的极易过敏的教育神经。但终究,麻木会导致教育这台塑造人类灵魂的机器生锈失灵,有良知的为中国孩子之家长、之老师、之领导的人们,不得不拍案诘问中国教育:我们还能承受多少压力?
师德有没有底线?有。天有天的底线,天的底线是誓死不变的那片蓝。地有地的底线,地的底线是生机盎然的那道绿。山有山的底线,山的底线是挺起脊梁的那块石。水有水的底线,水的底线是包容清浊的那胚泥。人有人的底线,人的底线是吐故纳新的精气神。师德的底线便是做人的底线,做父母的底线。倘若需要给师德的底线挂上一个类似工作证的标签,那就写上:不误人子弟。我们真正要寻求的是,道德在什么地方需要动力?有一种共同的默契:共同承受,共同抗击,共同认可,共同分享,这是人的本能;有一种共同的冲动:共同欢喜,共同悲伤,共同追求,共同献身,这才是人的高尚。失去本能的高尚,那是无源之水;失去高尚的本能,那是无灵之类。本能着,高尚着,才是真实的、完美的。
近二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坦路程。在各级公办教育从大学到小学大兴土木搞扩招、搞合并,办独立学院、名校办民校的过程中,没有听说哪个公办学校因什么问题发生破产倒闭的,不是因为全部公办学校都运作得一帆风顺;即便是办学效益非常低下的、被废置了的公办学校,该倒闭的也不让倒闭,该破产的也不能破产,实在不行了,今天把这个撤了,明天把那个并了,鸡窝里倒到鸭窝里,都是用政府和家长的血汗钱撑着。教育却是另一番衰败景象。2004年一年中,由于独立学院、名校办民校和取消民办学校学历文凭考试三大政策相继出台,中国的民办学校十有八九哀鸿遍野,陷入了倒闭或频临倒闭的境地。试问:我们的教育、家长、老师、学生以及社会能够承受多少压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